1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我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这是法国作家莫泊桑说过的话。
读过《皮囊》的人,可能都会有这种感受。
韩寒说,他会在每个静谧的夜晚把这本书拿出来慢慢看,而不是红灯亮起或堵车不动时。
刘德华说,他读到的是蔡崇达的真挚、坦荡,没有掩饰凡人难免的喜怒哀乐,所以很真。认识崇达,看他的书,就如生命中添了一盏明灯。
李敬泽说,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
皮囊标志着生命的限度,它等待着和召唤着人的挣扎、愤怒、斗争、意志、欲望和梦想。
2
《皮囊》由14个小故事组成,开始以坚硬如石头的阿太为开篇,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重创,阿太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掉。看着那只没有被割中动脉的鸡洒着血到处跳,她狠狠的将它摔死,说,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临死前,留给黑狗达的话是,死就是脚一蹬的事,从此我便没皮囊这个包袱,来去自如。
作者以感人的笔触书写了母亲为达成父亲一生的愿望,坚持在拆迁前将房子盖起来,哪怕穷的顿顿去捡烂菜叶,哪怕连黑狗达的学费都凑不够。母亲的倔强与坚持,不过是对那代人说不出口的爱情的坚持。
中风的父亲,没办法接受自己从此偏瘫在床的事实,他用自己的躯体拼命地抗争着,他不顾劝阻,在台风肆虐的暴风雨里,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摔在泥地里。
书中有闽南小镇的风土人情,有那个时代的不得已,那个为了追求爱情而与家族决裂的张美丽,开过酒楼,开过娱乐城,她给学校捐款遭拒,她为镇政府大楼捐助二十万,她被全镇的人似为妖孽,终于以她撞死在祠堂门口之时做了终结。她成了孤魂野鬼,她的娱乐城也随着她的离去,被魁梧哥一把火烧成灰烬。
那个最终以打鱼为生的阿小,和那个从小就活在“去香港生活的准备中”的阿小,小镇上的阿小孤僻而卑微,另一个阿小却是“他简直活在奇怪的错位中,他穿戴着这个世界最发达地区的东西,肉身却不得不安放于落后似乎有几十年之久的乡下”。物质上的丰厚,依然填补不了他内心的孤独。
曾经的“天才文展”,一个兔唇孩子,从小就一直在准备着“伟大的事情”,他耗尽所有也没有抵达自己的目标,他是自傲的,更是自卑的,一直要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人,却最终去了一个只有几千人口的小村庄,挑起附近地区发射台的维修看护工作。黑狗达却留在了大城市,曾经有过交集的两个人,从此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人与人关系的建立,显得那么充满偶然又似乎必然,许多人,在不知道如何生活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最容易掩饰或者最常用的借口——理想或者责任。
却不知,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梦想以及磨难,生活的问卷会一直追着你,我们究竟要怎么享受生活,而不是让虚妄的梦想膨胀自己,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
3
有人说,精致的皮囊很多,有趣的灵魂很少。
有人说,要么健身,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那个坚硬如石头的阿太说,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
读这些故事,就感觉我在读作者生命中最珍贵最真实最痛苦的经历,感同身受,不能自己。
读到黑狗达母亲艰难的经营着加油站的生意,当现实的困难横亘在面前时,她坐在满是油污的泥地里时,呜呜的哭,无助而绝望,回到家还要面对偏瘫的丈夫的情景,我似乎看到自己的母亲,也曾经那么倔强而又顽强。中国式的母亲似乎都曾有过这般忍辱负重的过往。
读到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时,更加感受到,童年的交好,在多年后,每个人都已经过上了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让大家在这个时空里没法相处在共同的状态中,除非等彼此老了,年迈再次抹去其他,构成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标志时,再彼此面对,才不会感到尴尬和疏离。
读到那个青年厚朴,他甚至搞不清,哪个才是他该坚持的活法,哪个才是真实。他以自己的方式追逐着梦想,只是他不知道,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他的虚幻让我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想起那些不成熟的梦想和青涩的回忆。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和别人与众不同的故事,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会遭遇不同的关系,或悲或喜,有时我们会逃避,有时我们会忽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该来的总会来,不以这个形式,就会以那样的方式。
我们唯有学会看见,看见自己,也看见他人,才能明白自己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每一个路过我们生命的人,都曾经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