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才提到的我乘坐的火车上抓拍的最美阅读者、到教育行走现场来自全国各地克服各种困难自费学习的老师们、到教育行走的资深志愿者小尘老师、到我参观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提到的学校大学生导游、到二十九中学马爱国校长转发的一个局长的朋友圈、再到我们学校身边发表了小诗、文章的学生,都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学习是生命的精进,走自主自发的阅读是学习、源于内心的写作是学习、参加培训是学习、研学旅行也是学习,我想,这种学习最好是出自内心、发自肺腑的才有效。培训、研学旅行等等这个过程中链接到不同领域的人、领略不同地域的风情人物、 名胜古迹,我们的亲身经历、体验就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在给学生讲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中受益无穷,这是毋庸置疑的。
再比如大家所熟悉的被“誉为”是傻子的科学家:本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童年时并不显得聪明,3岁时才学会说话,父母因而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学后,有位老师对他父亲说:"你的孩子将是一事无成",甚至勒令他退学。16岁时,他报考苏黎世大学,又因成绩差而名落孙山。但他并不恢心。通过勤奋学习,成了杰出的物理学奠基人。曾有青年问他是怎样成功的,他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学习、工作,y代表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成功没有就捷径,有句话说:“你在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你在春天的每一分耕耘,都会被时光铭记,待到金秋时节,还你满载而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耕耘十分收获。
道理是简单的,付诸行动是困难的,但凡在事业上取得成绩的人都是舍得下一番苦功夫的人,都是永不言弃的人、都是懂得坚持的人。所谓聪明的人都是舍得下笨功夫的人,做任何事都需要坚持。
当代文学家、艺术家冯骥才说:“我彻悟到,人的力量主要还是要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别人给你的力量不能持久,从自己身上找到的力量,再贯注到自己身上,才会受用终身。”
“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每个人都要与时俱进,要有学习的意识和行动,我们总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点印记,网络科技发达的现在,不学习是不行的,有可能学生都比我们知道的多,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做好学生的导师,才能站稳讲台。
我们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做总比不做好,教育在细微处,从能改变的地方做起,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做一个遇事有机智(智慧、方法)的老师、有温度的老师、和学生相处交往中心怀善意,眼中有人、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忘童心做老师,如果我们每一老师都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贵人、成长路上的一束光,指引学生前行,我相信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都会成为学生向往的好学校,我们的教育也将会更美好,学生想不喜欢我们都难。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