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跟创新有关。
一个很有才干,有能量的人(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为黄总),自己专研了十年,研究出一种新的防腐工艺,在十年前就有实验段,目前效果较好,并在去年通了行业标准的鉴定。
去年一个同行业的公司(以下简称东北公司),看中了这个项目,但这个项目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必须要改进。为此,东北公司与黄总签署了合作研发的协议,利用黄总已有的专利技术,并提供了五百万的科研经费,限期改进,并争取马上投入生产。
但到规定期限项目并没有丝毫进展,东北公司投入的经费打了水漂,一气之下,东北公司抛弃了黄总,转向国外和国内科研单位求助,结果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功改进,整个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不过,此时与黄总没什么关系了。因为捅破了窗户纸,现在成型的技术比原来更先进,已经大大领先原有的技术方法。
听到这里,我暗想,这东北公司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不太厚道啊,可事实并非简单如此。
深入了解方知,在去年初推进行业标准规范的时候,黄总牵头,其他还有四五公司协助,东北公司也是其一。在规范没实施的时,大家虽然看好,但并没有投入大力气操作,都静观其变。待规范推出后,有了政策保障,几家公司均看到了发展前景,都暗自加强了研发工作,争取领先一步。
黄总个人虽然很有才干,但个人生活有时候不太靠谱,拿到五百万之后并没有马上组织团队研发,而是领着所谓女秘书去欧洲考察去了,玩够了回来也不尽心尽责。据他们共同相识的圈内朋友说,类似的事儿,经常发生,否则也不会十年前的成果,现在还在路上。
而东北公司此时等不起了,知道其他几家公司都在齐头并进,如果新方法,新工艺被别的公司率先突破,那必将受制于人,造成重大损失。于是就有了开头介绍的那段情节。
最后,东北公司采用的新方法新工艺,从原来的六条生产线变成两条,工人人数下降70%,而产量翻了一番,大获成功。并在某些关键环节申请了国家专利,进行了产权保护。
而黄总,只取得了极少极少的部分相关收益,养了十年的鸭子,让别人煮了,只捞到一地鸭毛,本来他应该是坐在主位吃鸭肉的……
行百里半九十,创新不等人,白瞎这人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