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推荐阿城的作品,于是找来一篇《孩子王》读,被这标题吸引,还以为会充满童趣与欢乐,结果确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鼻子还酸了好几回。。
小说讲下乡时期本在生产队的老杆儿被调去教书的一段经历,与学生和生产队友之间几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也许这个时期的故事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提不起兴趣来读了,但由于我的父母都是知青,从小耳濡目染各种知青故事和电视剧,对这种题材倒很有亲切感。
故事的叙述非常的流畅,有两件物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课本,二是字典。
老杆儿发现学生连课本都没有,找领导理论,结果被告知国家有困难,让克服。于是每天的上课内容就从抄课本开始,大家也都毫无怨言。
老陈正在仔细地看作业,见我进来,说:“还要什么?”我沉一沉气:“我倒没忘什么,可学校忘了给学生发书了。”老陈笑起来,说:“呀,忘了,忘了说给你。书是没有的。咱们地方小,订了书,到县里去领,常常就没有了,说是印不出来,不够分。别的年级来了几本,学生们伙着用,大部分还是要抄的。这里和大城市不一样呢。”我奇怪了,说:“国家为什么印不出书来?纸多得很嘛!生产队上一发批判学习材料就是多少,怎么会课本印不够?”老陈正色道:“不要乱说,大批判放松不得,是国家大事。课本印不够,总是国家有困难,我们抄一抄,克服一下,嗯?”我自知失言,嘟囔几下,走回去上课。进了教室,学生们一下静下来,都望着我。我拿起课本,说:“抄吧。”学生们纷纷拿出各式各样的本子,翻好,各种姿势坐着,握着笔,等着。
字典是大家无比向往的,因为可以查不认识的字,更因为到县城都买不到,让大家越发渴望拥有了。想去学校当音乐老师的来娣有一本,拿字典作交换条件让老杆儿给自己找找机会。于是这本弥足珍贵的字典就这样登场了。
来娣慢慢团身坐起来,用脚够上鞋,站到地上,抻一抻衣服,拢一拢头,向门口走去,将腰以下扭起来,说:“哎,支部书记嘛,咱们不要当;党委书记嘛,咱们也不要当,也就是当个音乐老师。怎么样?一本字典还抵不上个老师?真老师还没有字典呢!”
学生王福很努力,平时就记录自己识字的个数,他和他爹为了赢得字典连夜砍了二百三十棵竹子,但王福最终因为没有赢拒绝了老师送他这本字典,而改为抄字典。
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昨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方方的一块。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最后老杆儿被学校辞退,准备把这本字典送给王福。
走着走着,我忽然停下,从包里取出那本字典,翻开,一笔一笔地写上“送给王福 来娣”,看一看,又并排写上我的名字,再慢慢地走,不觉轻松起来。
这几个场景都让我哭了鼻子,我真是被这种种的苦震撼到了。不知道为什么越是这种苦日子越容易引发我的共鸣,对那种富贵繁华倒是没什么兴趣。难道只有通过对比才能体会到自己过得是多么幸福?
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于物品是多么地珍惜啊,对学习又是投入了多大的热情啊,可身在这个物质前所未有丰富的时代,却少了那份珍惜的感动。我们买来大量书很多连翻都不曾翻开,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如此便捷,但真正怀着热情投入学习的时间并不多,我们的大部分时间在想着如何娱乐自己,让自己过得开心。
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吧,越是唾手可得,越不觉得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忽然觉得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饱尝各种苦涩,却又无比珍贵,让人懂得珍惜,懂得付出热情去投入一件事。
庆幸自己出生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让我有选择的余地,也以此文勉励自己,珍惜时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推荐大家读读这篇阿城的《孩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