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在淘宝上买了一个发箍,收到货后很炫耀的告诉我:“你知道多少钱吗?两块!”
我一惊,拿着发箍仔细端详了一下,好家伙,你说成本两块我相信,但是加上包装加上邮费,卖两块钱!这个老板是疯掉了吗?
去卖家的店铺逛了一圈,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这是一个淘宝新手卖家,店铺里总共十余款产品,普遍没有销量。唯独这一款产品,参加了淘宝的特价活动,两天销量已接近3000个。
按照邮费两块八,产品成本一块钱的保守估算,这次活动他足足亏了四五千。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是赚了的。
前几天,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淘宝店铺的“刷单”产业链,不少卖家表示,被逼着刷单。更有大神卖家感叹,不刷单就等着关门!
一个新手卖家,一入坑淘宝,真的就离不开刷单了吗?
卖发箍的老板是聪明的,同时也是幸运的。
在从众效应的影响下,不少的实体店,为了营造生意爆红的场景,也不惜花重金雇“刷手”排队“刷单”!
在刷单管控越来越严格的形势下,不少专业的刷单公司卷铺盖转行。刷单的成本和风险不断提升,一不小心,就会落得个降权扣分。
与其承担高风险去刷单,不如亏本赚吆喝,等店铺等级起来,再去重点做盈利款。
就这样,类似试客联盟这样的试用平台应运而生。电商平台上的特价商品也越来越多,只要有人买,老板是亏得痛并快乐,消费者却是捡了便宜,得了实惠。
再举个例子:
淘宝上一款全画幅单反,官方报价17000,淘宝商家卖价12000-16000。这个时候,你突然看到一个卖家卖8000。
要知道,单反相机的山寨相对比较困难。旧货和翻新的几率比较大。问题是,低于市场价一半多,这个价格你敢买吗?
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买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一、相机是正品,皆大欢喜,赚大发了
二、相机是翻新机,问题不大,不影响使用。没有发觉。
三、相机是假货,其它型号以次充好。无法使用。上当受骗
四、被卖家引导进入骗局,更大损失。
这个时候,如果你发现同时有两家店铺都是这个价格,一家是刚开的新店铺,押金1000元。另一家是皇冠老店铺,保证金50000元。
新开店铺99%不敢下单,商品金额较大,店铺的价值低于相机的价格,不愿承担被骗风险。
皇冠店铺下单不足为奇。因为冲着店铺信誉和保证金,卖家一般不会承担降权扣分甚至关店的风险去骗几千块钱。因为店铺的价值远高于相机的价格。
这就是为什么,实体店面越大,我们对于商品的信任感越强是一个道理。
生意的基础是信任。产品是根,只有根基稳了,才会持久吸引买家。千万不要太迷恋各种花里胡哨的作弊方法。
之前读过一篇文章《酒香也怕巷子深》,说的是再互联网背景下,好的产品要配合好的营销。但是,再好的营销方法的前提“酒”要香,或者起码是“酒”。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