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的睡了半个小时的午觉,掐着嗓子,靠近孩子耳朵,一边按摩他的耳朵,唤醒他身体的复苏,一边用鼻后腔音柔柔的喊着“宁宁”“宁宁”故意拉长了eng的音,害怕大的声音会吓着他,莫名给他起床气。看似睡不醒的孩子突然学着我的嗓音,闭着眼睛喊到:“宁宁,宁宁,彬彬,彬彬。”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早没有了家长制的束缚,《家》《春》《秋》时代的家庭礼教早被王朔的《我是你爸爸》替代。这样交互式的语言,朋友式的对待方式,成了现代家庭的常态。
“咳,咳,我打你屁股”我佯装恼怒的样子却忍不住面露笑意。目光交流的瞬间,宁宁快速爬起来。
待小子稳坐到学习的椅子上,道声“bye 了个 bye”,准备上班去。宁宁喊:“我要抱抱”,只见他坐在椅子上,张开了双臂,我迎上去,像拥抱一个婴儿一样,并用温润的唇去亲吻他的额头。
“妈妈,买个甘梅排骨吧”。
“好哒”,我答。
“那买一个大份的吧”。
“好哒”继续爽快回答。
“那买两个大份吧,你一份我一份。”儿子继续他的追述。
哈哈,我笑了出来。很明显,这个妈妈就是个吃货呀。害怕零食买回来又要与我分享,干脆要求我多买一份好了。
恰到好处的表达,适度的体现想表达的内容。说话做到让人易于接收和接受。
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这个带着疫情的春节长假期,有一天,娄老太不小心在客厅与厨房的门口滑倒。头直直的摔在地上门框上。宁宁听到剧烈的声响撞击,快速从楼上奔下来,扶起娄老太进入卧室,娄老太的后脑勺处已经是很明显鼓起一个大包来。宁宁翻阅着手机指导着姥爷买来“云南白药”喷撒,消肿化瘀。像个大夫一样,询问一会,看娄老太躺好,上楼。
继续查阅摔伤后资料的宁宁跟我交流:“妈妈,下午你带着姥姥去医院做个CT看看吧,我担心她颅内出血。”
“哦,那我现在就去说”,
“这会不要去问姥姥,她摔着了,心里正懊恼着,情绪不好。刚刚喷了药,让她休息一下,看看情况,你这会说的严重了,语言刺激到她,怎么办?让姥姥睡一会,到2点,你再带姥姥去医院。”
宁娃的语言,不轻不重的挠到了我的心里。
能够真正了解别人情绪,占位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是一个高情商的人。遇到事情,善于沟通,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心态,永远对生活充满激情。那么,你想要的一切都会向你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