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名的重要性。
今晚看梦恬老师一对一指导6位学生拉琴,
两个小时,人如其名,声音非常恬静,节奏均匀,轻微起伏,如歌似咏,象甜蜜的美梦一样。
老师之职辛苦,教极其难的小提琴更是苦上苦。
所以梦恬老师教学不急不燥,措词文雅中和,
是与她高超的小提琴技艺相映生辉的修养的功夫。
六位学生,
只有第一位上场时先向老师行礼问好,课毕行礼致谢。
而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会说,谢谢,加油。
——我立即给我女儿发微信,教育她:要善于跟周围的人打招呼,用合适的称呼和诚意。这个打招呼啊,是需要功夫的。要经常练练。你看啊,天生的猫猫见到人就会喵喵喵喵喵喵。逢人必打招呼,这样的猫咪最好最可爱。
第一位上场的孩子,他的着装很正式,穿着黑衬衣、黑西裤、黑皮鞋,
他拉琴的姿势,嗯,完美。
琴头不高不低,
右边颈部的胸锁乳突肌绷着——天鹅的颈项一般,
整个姿势挺拔优美。
右手持弓,左手手型,均无懈可击。
老师点评,
音符上有点,不一定是跳弓,但至少是断开的,需拉得坚定有力清晰有弹性,因此每个音的准备很重要,三联音,三件事,第一件事节奏平均,第二件事每个音象第一音一样准备好,第三件事第一音是重要的。
老师讲到节奏,可以用脚趾头在鞋里打?
我看那孩子右脚大脚趾踩着拍点儿,可游刃有余。
老师也擅长用右脚打拍子。
——有时也用左脚,大部分时间用右脚。
第二个学生,
右手持弓,小手指太直了,
她的表情需要有意做放松训练,
大概表情也是手上功夫的写照:拉得心里没底,或是勉强行之,表情就很纠结。
老师提醒,她要注意节奏。
音干净饱满健康,不虚不燥。
第三位学生,低调,优秀。
老师讲,《西班牙交响曲》,为什么叫交响曲?宏大辉煌交响性,各种变化,气概,抒情,动听有魅力,表现不同的形象。
唱一唱,
揉弦。
强烈地表达,但不要“凶”。
以下是老师对其他学生点评,
听过哪些演奏家拉过这首曲子?
四大协奏曲之一,
难拉,技术训练,临时变化音的音准,需要重视。
比如有一刻钟,希望能解决今天想要解决的问题,明天复习。
弓段的分配和规划,
并不是越长越好,需合适。
歌唱性旋律,全弓,充分地表达,
思考,如何分配弓段?
慢练,需要去解决什么?
给眼睛耳朵时间,
快练慢练用的弓段是一样的——否则,快了,就象换一种方式去演奏?事倍功半。
(——这一点,我感觉很重要,慢练时易用长弓段或到达弓根,而正常速度要求快,完成时必须用短弓段并且在易于掌控的中段进行,
所以慢练时就需模拟正常速度用弓的长短及部位——就象慢镜头似的,——我的理解。)
左右手提前准备,右手跟随,
下一音提前预备。
正确读谱,反映到练琴中(不要想着“等”到什么场合才去表现强弱等,练琴的每一遍都要体现)
举例,24个音中5个音需强调则强调。
节奏平均。
指法的选择性,以合适为原则。
很快的话,同一把位,换弦完成。
弄清音程关系。
开始就需仔细。
多听,熟悉旋律。
三个音的和弦,弓子预备在中间弦上。
……看老师指导孩子上课,
感觉受益非浅。
关于节奏平均,
心得是,心里需要建立稳定的节奏,1用脚趾头踩,悄悄帮忙也不错,依赖节拍器或脚底板,脚底板踩得震耳欲聋也好可怕——到处都有中庸之道。2唱谱。3多听,如果是名曲,还可多听多看不同演奏家演奏。
节奏不平均,就是灾难,事故。好比,楼梯台阶不均匀。
今天看到王老师在群里呼唤没课的学生去听梦恬老师的公益课。
我一边和猫猫干妈打电话,
一边进了电梯,
想起老师教学地址已迁至17楼,
而我所乘电梯至少到20楼停。
20楼,出电梯,
走步梯下17楼,
一路险象环生,
我们脚步肌肉对楼梯有个期待——台阶高度是平均的。
如果台阶高度不一,那么就会违背肌肉下意识的期待,就会摔跤。
幸得平时爱跳舞,
原地疾速地不假思索地扭两下,又将失衡身体扳正了——不然,为了去听梦恬老师课,股骨颈摔折了,就惨了。
——顺便还多了一个常识,
每踏足陌生地,一定注意脚下,是否有坑——有的坑,是地域不同产生的“坑”感,楼梯——符合建筑规范的楼梯台阶自然高度一致,但世上的楼梯多了,有不规范的,脚下小心,用眼睛看。
今天梦恬老师也说了,
慢练时用眼睛,
给眼睛以时间。
眼睛用时间,
自然是来看的。
课后,梦恬老师还给大家送了礼物,
好用心。
图片
图片
感谢梦恬老师温柔教诲(示范时琴声铿锵,反差萌)。
感谢敦厚的王老师感召来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欢聚学习。
今天第一位上场接受指导的孩子,每天练琴12小时,每周去北京上课,文化课也不上了。
还有位学生,高中生,每天只有15分钟练琴,周末3小时。
我又不上高中也不用上文化课,照理说我也可以练12个小时,时间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