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年前要搬家,来了个提前大整理,翻出了2016年参加的各种艺文活动的宣传册,其中第一个就是4月份的音乐舞台剧《梁祝的继承者们》,这是导演林奕华生命三部曲的第一部——艺术家。
故事开始于一个噩梦,祝英台想到艺术学院去探索“我是谁”这个问题,却在求学的路上受到了阻碍,这其中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来自父母的教诲:“人生,应该有标准答案,明确规划,永远是1+1=2。”于是唱起了第一首歌《为什么不能与父母谈生命的意义,只能谈生活的意义》,歌词都非常有深意,最后当然带入了主题“自己、自己、什么时候我才能遇见你”。
噩梦中醒来,祝英台发现她已是一家艺术学院的学生,而且还遇到了她的缪斯——梁山伯,引起了她的创作激情。然而与她相反,梁山伯却背负了太多的包袱,只能一直面对着一张白纸,勾勒不出他的《自画像》,他说:“我知道,我什么都知道,除了我是谁”。
《为什么我好想告诉他我是谁》唱出了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感受,她开始产生困惑,这不就是喜欢一个人的感觉。祝英台开始了她的《暗恋》,用红色为梁山伯画了一幅不会被看透的画,梁山伯会懂吗?
面对祝英台的才气,梁山伯是欣赏的,只是他是《平凡》的,因为他的世界只有白纸,对方很满足,而他很空无,他被吓倒了!他被刺痛了!他恨“为什么我的世界只有白纸”。
爱情戏总要出现一个第三者,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当然也不例外,他叫马文才,这个无法逃避的存在,因为他不是一个人,而是这个信息泛滥、高速消费的时代。
《十八相送》唱出了梁祝之间的聚合分离,“有一种等待叫等你,有一种想念叫想你”,我们是不是也会发出感慨“如果 我是女孩有多好/ 如果 我是男孩有多好”呢?
在祝英台离开后,她的画保存了下来,美术馆成了她新的“坟墓”,她终于等来了梁山伯,于是有了隔着阴阳两世的对话——《你有在美术馆哭过吗》,最后终于等来梁山伯的回答:“再来时 带一朵花”!
我们都知道梁祝的结局是“化蝶”,这两个艺术生最终《为艺术牺牲》。导演说“世界上最难满足的是心、是情感。心的食物,是艺术;情感的水分,是艺术。”可是,艺术在周围环境里却被视为不必要,要被知道、被认同、被接受,只有付出代价,那就是牺牲。让我们从失去中明白、觉醒,用自我成全艺术”,最终成为“艺术”——梁祝的继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