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母的语言》这本书,让我明白语言资源的重要性,而这种资源,容易被忽略。
然而被遮蔽,看不见的东西,容易被忽略,让人们形成思想停滞。作为一线教师,有时候也会有疑惑,同一个班级,学生层次不同,简单能推理出家庭教育的不同和学生智力的不同,原来导致学生行动力、觉察力和智力等发展不同的,还有孩子正向的语言输入量,这也是容易被教育工作者忽略的。我自己也才明白小孩的性格看三岁的原因,孩子的显性差距,是在小学以后才展示出来,而实际上隐性差距在三岁的时候就形成了。其中父母的语言由于不可见、不可度量、不可买卖,让语言容易成为被忽略的资源,也成为孩子们之间形成差距的重要原因。
那如何缩短这样的差距呢?
首先,共情关注,其核心是跟着孩子走,感知孩子的情感和感觉,解释她想认知的世界,把孩子的感觉陈述出来,用儿向语言沟通,才能更好的被孩子接收,父母通过观察、理解、行动三个层次去执行共情关注。
其次,充分交流,即平行谈话,把实际生活中事物通过语言沟通结合在一起,也需要脱离语境,培养孩子的链接能力。有些父母会认为,看动画片也能学习语言,但是电视和手机不会关注孩子的共情和不会和孩子进行平行交流,更没办法脱离语境,调动孩子通过想象去提升语言的延伸和拓展。
最后,轮流谈话,它最大的敌人是封闭式的谈话方式,如不要动,不能碰这样命令的方式沟通,这个时候孩子很难理解其因果关系,随之也会导致孩子们不敢去探索边界和规则、丧失自控力和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人和事物的因果关系。如果我们以因果过程和建议式的方式沟通,我们以孩子碰煮水壶为例,这个不能碰,因为太烫了,会让你的手很疼的。能让孩子去理解为什么不能,碰了会有什么后果。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共情,理解自己和他人。再比如,你来帮我扫地,有部分孩子不太愿意,但是当我们和孩子说,我期待你成为我的帮手,这时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很多孩子都很乐意帮助扫地,语言也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乐于助人和善良。
以上是父母和孩子交流的3T原则,这种看不见和容易被忽略的父母语言资源,让孩子们的大脑神经元变得丰富和健康。这也让我明白,作为一线教师,可以如何更好的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也让自己以后有了自己的小孩时,能更好的去做个母亲。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低段数学教师,我更加坚信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应该以儿向语言、数学语言、过程性语言去和孩子交流,让自己的课堂不断刺激孩子神经元的发展,形成终身型成长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