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不愿提及孤独这个话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孤独似乎是一种自我沉溺、承载着沉重负荷的能量,它更像是一类涉世尚浅的人每日无病呻吟下的一种自我嘲讽与精神刺激下的安慰,这样的安慰时间长了,会形成一种可怕的无限循环。
那么如此自然而然会使人心生疑问: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孤独?
网络上关于孤独的解释是:“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 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也许,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孤独最原始的定义。在我看来,孤独于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它并非是一味的消极状态,而更应该把孤独定义为一个中性词语。
大多深感孤独的人,其实是一种隐藏于内心对某种爱的渴望。这种爱包括亲情,当然也有友情和爱情。它是来自于诸多方面的主观体验。
另一部分人的孤独则来源于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比如与外界是否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联,以及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能力等等。这些事情会无形下产生个人角色在社会中对于自我价值肯定的影响,从而间接地导致一个人内心孤独的隐忧。
第三类人群则刚好相反。溺爱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把双刃剑。正如勒巴斯蒂认为:“他们对一切的解释都是从自己出发的。”他们不知道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只要发生矛盾或争吵,总喜欢把一切责任归咎于他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不会交到真心待他的朋友。而关键时刻,没有了他人的帮助,却还是抱怨别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其实他们早已把孤独的种子深埋心中,却毫无察觉的本能。
一个人可以在狂欢的派对里感到孤独,同样又可以在漫漫长夜里体味无助的寂寞和清欢。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如果这个世界上缺少了孤独,那么像梵高这样优秀的画家自然也不会为人所熟知,当然我们更不可能看到他的那些闻名于世的艺术作品;同样不会诞生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可以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的美组成,这些天才不仅仅需要一分天赋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在这种被迫接受压力的巨大环境下,才会激发出艺术家们不竭创作的思维灵感。而这些美丽外表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血泪与辛酸......如果没有了孤独,那么这个世上将会失去一半的精彩。
黄昏时分,于附近超市买完食物回来,准备为今晚烧制的晚餐。平静的灯光下,俯首弯腰花费十分钟时间挑拣和清洗买回来的菌菇青菜,用清水再次反复清洗砧板上的油渍。不知不觉间,夜幕时分降临,推开门前窗纱,竟意外望见了一场春雨的不约而至。心中甚为惊喜......
我想,大概一个好的美食家在制作与享受珍馐美馔的同时,也应当具备一种感知孤独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