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如果放在爱情里,那绝对是形容暗恋了。
如果谈到前任,甚至是初恋,大家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有说没当回事已经放下的,有说祝他/她幸福的,也有让他/她安息的......
但是,如果说到曾经的暗恋对象,大多数人可能就是微微一笑,因为,它是纯粹到极致的。
突然想聊一聊,暗恋这件小事。
01 暗恋两“派系”
说到暗恋(没结果的),应该会产生两个派系:美好派和遗憾派。
美好派认为,暗恋是爱情中最纯洁的部分,真正做到了什么也不图。
甚至连那个人也不图,就算没有结果,这段记忆也将成为内心的珍宝。
遗憾派认为,暗恋只有在“未来可期”的前提下才是美好的,有结果的暗恋,回想起来甘甜。
但没有结果的暗恋,回想起来更多的是遗憾。
就我个人而言,我曾经是遗憾派,后来变成了美好派。
桐华在《最美的时光》中写道: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应该曾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他知道。只求在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他。”
不管你是什么派系,不管结果如何。
曾经对某个人,暗暗依恋的岁月,一定是独属于你,最美的时光。
02 暗恋带来的一些 奇怪效应
暗恋的奇怪效应一:我爱上学
有暗恋对象前:
“终于放假了!希望一辈子都别开学了!”
有暗恋对象,并且是你的同学后:
“终于开学了!希望一辈子都别放假了!”
没有人是不喜欢上学的,如果有,只是因为那里,没有你喜欢的人。
暗恋的奇怪效应二:他在看我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聚光灯效应: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总觉得别人一直在注意自己,就像是自己身上带有“聚光灯”一样,有一点点小小的举动,就觉得别人在观察自己。
这个效应在暗恋中,可谓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举个例子:假设你跟暗恋的人处在同一个空间,只要你在他目光所及的地方,
你的动作神态,都是“设计”过的,因为你觉得,他会去观察你。
如果不小心来个对视,那更不得了。“聚光灯”加强,幻想加倍。
暗恋的奇怪效应三:我失恋了
学校,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考试做题的地方。更是交朋友,寻知己的一大平台。
同样的,身为你的暗恋对象,他也是需要,有自己的朋友知己的。
马上出现的第三个奇怪效应就是,如果他跟异性朋友相处玩耍,并且还比较愉快的话,你的心里将重复着一句:人间不值得。
暗恋的奇奇怪怪,配上你的可可爱爱,
就是青春。
03 暗恋的美 在于错过
说起暗恋,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段奕宏和小陶虹的故事。
他们是中戏94级的同班同学。
那个时候的段奕宏,是一个很自卑的穷小子,经常受到大家耻笑,融入不进集体。
是小陶虹带给他阳光,用甜甜的笑容温暖了他,保护着他脆弱的自尊。
因为没有钱,大学四年段奕宏没回过一次家,包括春节。
大二那年,小陶虹请他到自己家里吃了顿年夜饭。
那顿饭入了他的胃,而对小陶虹的情却入了他的心。
但当时的他又穷又不起眼,而小陶虹长得漂亮,又是班长,妥妥的女神级别的存在。
他选择默默将这段懵懂的感情放在心里。
这一放,便是错过。
时间匆匆,转眼已过数十年,他们已各觅良人。
现在的段奕宏,不再是那个害羞的穷小子,他的演技精湛,作品无数,获得叫好声无数,而小陶虹依旧是那般青春美好的样子。
现在的他,终于可以在镜头面前自信地说出:
“我暗恋的人在后面呢!我们班陶虹。”
而小陶虹也笑着回复:
“哎呀,他怎么不早说啊!错过错过。”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已然情深,何惧缘浅。
暗恋的美,在于错过。
04 “无暗恋,不青春”
有人说,没有恋爱的学生时代是不完整的。但我认为,没有暗恋的青春岁月是有缺憾的。
电视剧《匆匆那年》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陈寻方茴之间的虐恋,也不是“高中五人帮”之间的友情,而是乔燃对方茴,默默的守护和依恋。
他会在大家都欺负她时,默默保护她。
他会在她玩游戏玩输时,替她冲进雨里捡球。
他会在了解她的喜好后,找遍全城就为了买到她喜欢的书。
......
常有人问,如果他如陈寻一般主动,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
但,也许这个故事的美好,就在于他的“默默”吧。
写在最后
《悬浮在空中的吻》中有一段:
“有谁不曾为那暗恋而受苦,我们以为那份痴情很重很重,是世界上最重的重量。有一天,蓦然回首,我们才发现,它一直很轻很轻。我们以为爱的很深很深,来日岁月会让你知道它不过很浅很浅。”
暗恋是一朵半开的花。
曾经,你可能遗憾,它未能灿烂于花季。
但,过了很久回头看,你会发现,“花开半开”是青春最美的状态。
作者简介:亚尾玲,爱美食,爱音乐,爱文字的95后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大白的故事小屋,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号主,欢迎来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