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篮球场上,看我们班的几个队员跟13班打比赛。这次活动年级之前有过提醒班主任必须全程盯着,怕学生冲动发生打架事件。我带着高度警惕的状态在球场的。然而对学生们来说不过玩一会儿篮球罢了,大家很放松,很开心,虽然输了球,也没人介怀。我心里想,领导这是草木皆兵了吧,不过换位思考,确实应该防范,毕竟这是一群血气方刚的少年。
我们班上场的几个孩子,最近真是没少让我操心,一个比一个难管,给他们拍照片还躲镜头,后来我的心就谢了,算了,自己玩吧,我只在旁边静观而已。对他们场上的表现,眼里看到的都是问题。刚结束,一个队员很快就闪人了,原来是到别的班老队友那里去聊天了。我的火就又烧起来了,他天天不在自己班里好好待着,常往原班级跑,惹得主任都几次提醒我管住这个孩子。而此时我只是看着,看到主任和他说话并没有训导,而是平和得像朋友一样。再看这个孩子和老朋友执手交谈,很成熟很爽朗,其实心里一直觉得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大事。我在想对他我需要改变方式引导。将心比心,我上高中时何尝不是如此叛逆,记得当年我们五个同学都不在一个班,还不是时时相约散步聊天?我和老宗那时候不是也一下课就离开自己的班级到一块玩?如果有老师阻止我们,我们会怎么想呢?记得这男孩曾经诚恳地跟我说:“老师,我就不能认识个人了啊?”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更何况防范少年的意气与友情。看他和主任说话都很轻松,而到我跟前却警惕和尴尬,我突然觉得我平时对他太严厉了,方式可能也不太科学。需要好好想想。
今天我只在家长群里发了一张照片,家长们那充满期待的语气啊,让我立刻感受到儿行千里的母亲之心,还好英语老师在,发了不少照片,解了父母思念之意吧。我这班主任当的!即便孩子时有小错,在父母眼里都是心头肉啊,我自己又何尝不是。于是我反思,一个好母亲对待自己的儿子的错误,一定不是惩罚或是说教,更不该是包庇袒护,那又应该是怎样呢?我得再想想,16岁的少男少女最入心入肺的需求。
前两天开会,年级的一个明确方针就是省文省理要出尖子生,重在年级前十,让班主任重点关注几个培养对象。为了学校的声名远扬必然是如此的,就像国家队重点培养金牌队员一样。然而我内心深处是不赞同的,70个孩子的前途哪一个不重要呢?对那些渴望关注,又不断奋进的宝贝们,怎能忽略?70个孩子是平等的,我这碗水得端平,除非有的孩子不愿我去关注。对于年级的要求妈妈一样唠叨,我必须执行,推优是必须的。而在这之外我也必须对其他学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给出建议,帮孩子建立信心排除情绪干扰。鼓励与压力并进。我真的觉得自己像妈妈一样,是这群孩子激发了我,我觉得自己最近状态真的挺不错,心态极好。我也需要想办法,激发这些16岁少年的潜能,开发那水下冰山的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