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今职场竞争激烈,职业人各显“神通”使尽浑身解数吸引雇佣者的眼球,但有一类人群黯然伤神。他们拥有复杂的就业经历,积累了超越一般职业人的从业技能,但却得不到企业的青睐。他们的问题恰恰出在所谓的“经验”上,经验很多却缺乏含金量,当然不具备竞争力。本文从HR的角度,试图用实际案例来深入解剖,造成这些人工作经验丰而不富的三大原因,正是这三个枷锁将职场人士牢牢套住。
枷锁之一:“我是全才我怕谁”
案例一:王小姐在过去十年里,先从事了财务工作,抓住了一次机会进入市场领域发展,之后在销售、客户服务方面有过短暂停留,最近在某公司项目部门工作了一年多时间。但是其现在的工作十分不如意,项目管理工作她做得不是很出效果,部门的新人又给她很大的压力。
在经过深入考虑之后,她终于再次进入职场竞争,满以为凭自己丰富的工作经历打造的“全才”形象肯定会成为职场宠儿,但事实相反,她面试的所有单位都对她的经历摇头,三个月时间面试了十几家企业都不能如愿。王小姐不禁纳闷:怎么会这样?
案例二:林先生在大学学的是公共关系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市场部经理助理,协助市场策划等工作,三年后进入另外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担任公关部经理。工作期间他坚持继续学习市场策划和品牌管理专业知识,现在在某知名外资企业担任品牌经理,薪资很高,工作得也十分开心。
金牛分析: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认为,王小姐的从业经历跨度太大,工作经验内涵过于复杂,专业技能和知识发展出现许多断层,造成了任何一种专业能力都不能达到企业和工作的要求,即使就业成功也很难在该领域获得成功。毫不客气地讲,当今职场所谓的“全才”实际上就是废才。
而林先生就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持续发展,尽管他的工作经历也不“单纯”,但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最终锤炼了他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职业定位完成得好与不好的区别。金牛提醒:以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为基点,在选择工作时要时刻保持专业技能成长的连贯性。
温馨提示:没有目标及方向的职业规划,没有持续成长的职业方向,你的所有“全能”技能在当今社会也毫无用武之地。
枷锁之二:感觉良好我能行
案例一:刘先生对目前任职的软件测试部主管工作已厌烦到了极点,得知一家软件公司招聘业务经理工作,觉得自己的个性比较外向,擅长和人打交道,怎么样都比每天面对那些测试说明书强,等于“晋升”了一级而且薪资还不错。
结果刘先生被录用了,他认为一个人发展并不一定有什么玻璃天花板,主要要靠机遇把握能力。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业务经理的工作并不像他原来想象的那么“有趣”和简单,完全不是他的专业擅长,最后他只能沮丧地辞掉了工作。
案例二:林小姐一直长期在做人事经理工作,知道自己的职业发展快要出现瓶颈了,于是她参加了MBA课程培训,成绩很好并最后拿下MBA证书。
不久后,她辞退了人事经理的工作,到了另外一家管理咨询公司,通过工作积累了策略与管理的实践技能。不久她抓住机会成为了某知名港资企业的人力资源总裁。
金牛分析:从以上案例的经历来看,任何职业人士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都会出现瓶颈现象,头上的玻璃天花板阻挡自己的持续发展。为了保持个人发展的连续性,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定位和规划,做好方向目标性强的知识和技能的补充,一鼓作气突破瓶颈,所谓的术有专攻,就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专业方向,然后去不断提升自我,才有可能走上更高的台阶。
在职场上,最忌讳的是事情就是一切凭着感觉走,不要老是感觉这个工作不行,那个工作行,人生可以奋斗的时间不长,职场没有回头路,错过了就不可能返回,所以所有的一切选择必须基于对自我及对方的了解,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枷锁之三:一心就想当老板
案例一:小熊在一个保险公司做了两年部门小主管,手下管理着七八个保单销售人员的团队,团队总体业绩还不错,自己的收入也颇丰,经常得到领导表扬。他眼睛没盯着晋升的事情,而是在思考自己有一天做老板。
小熊有一点小积蓄,要实现“财务自由”还是得靠投资。他于是找了一些朋友进行融资,并开了一家餐饮店。开业后的头三年生意很红火,不仅注册了公司还开了一家连锁店,许多朋友都很羡慕。但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公司的问题重重,员工流失,物流失常,营业额急剧下跌,眼看着就快撑不住了。还好在公司破产前找到了买家,整个公司算是低价盘出去了,收回的钱连还债都不够。一无所有的小熊只好重新在一家保险公司找份工作谋生,可是所有的东西又回到了原点。
金牛分析:
经过对小熊的职业过程分析,他在决策能力方面有许多弱点,他的财务管理、人力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出现严重瓶颈,这些“人本”因素导致了他最终创业失败。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该在执行层、实施管理层和决策层都有市场实践经验,小熊仅仅在低层岗位有工作经验,他在商业理念、经济管理等方面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盲目地注册公司开办连锁分店导致最后血本无归。
金牛提醒:
想投身于创业的职场人士,一定要脚踏实地,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技能、职业气质和特性进行科学定位,然后更要清晰认识自己的实践经验处于哪个层次,这些因素将在创业路上决定个人创业成功的几率和事业发展方向、程度。若搞不清自己实质上或现阶段是否适合创业这个问题,失败将是必然。
相关数据表明,中国的创业者,最后成功的不到3%,也就是说有97%是创业失败的,而失败的原因不外乎就是以上的原因。等发现自己并不合适进行创业,甚至是失败后再想回到自己所属的职业领域,恐怕会有更多的困难,昂贵的时间成本谁都承担不起。
总结:
以上的几个案例说明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职场中人,工作经验的多寡绝对不是职业成功的关键。工作经验不仅要“丰”还要“富”,富就富在它是否积累在个人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上,是否能保持个人职业能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工作经验向“丰富”方向发展,进行科学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才是根本。
【声明】 本文为金牛视觉原创,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盗用。允许非盈利性引用,并请注明出处:“转载自金牛视觉”字样。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目的仅仅为提供信息交流之用,如有侵权,请持版权证明联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