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搬家,部门所有人从原来的26层搬到18层。
负责规划座位的行政同事没有核对好座位数量,实际工位比规划图里的作为少了三排,我们只好在原来基础上平移三排。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小组虽然临近,但是座位被隔开,完全不利于平时工作交流。
现在就面临着重新规划座位的问题。有趣的是,在领导不在的时候,一群搞运筹算法的博士们开始试着求出最优解。
完全就是一个最优化问题呀。
目标是让所有人都满意。约束条件有很多,比如老板要坐在靠窗独立的位置,并且他要求挨着A组,B组和C组由于合作紧密要坐在一起,D组希望能围坐一圈转身就可以讨论问题,每个小组还有特定的人数,还要考虑即将离职或入职的情况。
约束条件太多了,最开始气氛有一点紧张。每个组都想获得最有利于自己的位置,大家各执己见,但是我们发现每组的安排都是最有利于自己的安排,这些“局部最优解”没有办法互相兼容,也就是说现有的条件不允许每个人获得最优的位置。
接下来,看到大家僵持不下,有的组开始放开自己的约束条件,我们组最先表态,表示可以接受不太完美的方案,这个时候,其他组也纷纷表示,可以重新规划。
于是各路大神开始展现真正的技术了,大家很快从所有约束条件中,找到了最直接的一个,那就是老板的意愿,老板可选的位置只有三个,而老板一定要挨着A组,在E组人数较多且希望坐在一起的情况下,很快确定了老板、A组和E组的位置。
还剩下三个组,D组的四个人希望可以占据一小片连续的区域,那么就只需要在剩下的区域中,找到最边缘的满足D组要求的区域,所有剩下的工位由B组和C组自行安排。
就这样,在纠结了大概一个小时之后,终于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位置,我们共同得出了这个最优化问题的全局最优解。
这件事很有意思,运筹优化虽然是特别专业和难懂的数学理论,但是其中里面涉及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却是很普世的,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
跟一群学霸一起工作的乐趣,就是即使面对争执,大家也尽量用最理性的方式来解决,科学成为一种可以润滑一切关系的神器,在学术的基础上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和相互理解,这种心有灵犀的默契感,大概就是同频的快乐。
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就像今天,虽然差点吵起来,但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很快占了上风,最终找到最优解,皆大欢喜。而我还顺便感悟到运筹优化的神逻辑,写下这篇文章。这一切难道不是很美妙嘛~
365天,每日更新之8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