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学的第六天。
我发现了一种新的死法:懒死!
以前听“懒人吃饼”这个寓言故事当笑谈!
今天我才知道:古人记录的,就是存在的。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就拿今天上午第一节语文课学生的听课状况来说吧!
贞利今天做主讲,我负责A、B两班听课纪律。
巡视其间,我快气死了——被学生的行为气到了。
贞利在大会议室讲得绘声绘色:古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的做法,本题答法,古文复习法,最多得分法。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如何有效复习,本题答案所在地……
按理说,九年级的学生在此时此刻应该随着老师的讲课节奏走。动口——大声读老师要求的内容;动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动脑——积极调动积累的知识,组合文字叙述,得出完美答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到这班强调完到那班强调。就有一部分学生:就不动口——安静,沉默以对,你看了咋办?就不动手——白卷,干干净净,你发现了能如何?就不动脑——发怔,让翻书,书就在手边,也无动于衷,你瞅瞅人家,人家还不瞅你呢?
我是真晕了,气的!
到餐厅气愤填膺的和艳芳、刘老师一说,人家俩说,气啥?你还没见,学生试卷干脆都没写一个字,对错那还谈得起——从头都懒了。
再说,你家孩子呀?气病了谁管你?说到、强调到就行了。什么时候不都是有考上高中的,有考不上的,你得允许人家有差别才行!
这样一说还真是有道理,是我钻牛角尖了!
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领教了!
附:“懒人吃饼”故事
古时,有一人名叫兰东,人不坏,只不过做什么事都是萎靡不振的。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的妻子几乎拿他没办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瞬几十年过去了,这懒人肆无忌惮,赖在床上,什么事都懒得做了,连手指都不想动一下了。
一日,他妻子回娘家小住几日。临别前,他妻子告知他,为他摊了一张很大的烧饼,能满足他吃上几天了,并用绳子把饼穿好,挂在他的脖子上。他连话都懒得说一句,只不过是哼哼罢了。妻子走了有三四天,在娘家倒也住得很高兴。但是不多久,她便忧虑起来了。娘家人见她茶饭不思,也不好款留,便让她回家了。她一路小赶,很快回到了家,一进家门,只见兰东躺在床上,不由松了口气。她便清扫起屋子,拾掇起房间了。等她把饭菜做好,来叫兰东时,这才发现兰东早已气绝身亡了。而他脖子上挂着的饼也没吃掉多少,只不过是他面前的饼被吃了,其它地方的饼根本都没动!
妻子茅塞顿开:原来,兰东懒得连头都不想动一下,只吃了他的嘴巴够得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