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三大慢性自杀行为:百度看病、微信养生、专家荐股”
看过之后往往令人会心一笑
可能对于我们来说
这些都不陌生
我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王宝强离婚事件反应巨大,甚至楼下卖菜的大妈都声称,已经有所耳闻,在这种氛围里,很多人并不会思考过滤信息,于是轻易被左右、轻易被煽动、轻易的盲从……所以,一个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注定平庸。
还记得我上学那会儿,试卷上最常出现的考题就是例如“哪年哪月发生了什么事件?”这种需要一顿狂轰乱炸背诵的题,但那时候感觉这种题并不难,背一背就能得分,真正感觉难的是那种开放性问题(老师也往往定义它们为拔高题,并提醒学生把握基础得分,以求稳妥,拔高不会只要写满就行。)诸如:“某某事件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如果要达到某种结果,如何规划”这种类型的,应对这类考题,临考前老师往往会预测一些题目,然后总结模板给我们发下来,力求能得一分是一分。
以前的中国是“生产大国”似乎什么都要讲究精确,马虎不得,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拿“标准答案”来要求自己,不过现在和以往不同,中国社会面临转型,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有想法,会思维,识人性的人,这就促使了教育的变革,现在许多新颖、科学的教育观念也进入了家长的视野,绝大多数的家长已然领悟到,不能再用自己以往的教育观念去培养今天的孩子。以前社会简单,知识更替的慢,孩子背背唐诗,认认字,识识数,往脑袋里“塞”些东西就能用上一阵子,可现在不同,知识说变就变,今天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可能明天就成了谬论,如今时代需要的不再是,看到信息就储存信息的大脑,而是一个能够灵活处理瞬息万变信息的大脑,所以说,思维才是王道!
逻辑思维训练用Flow Map:把思维的过程呈现出来很重要
一次坐地铁,我偶然听到了两位妈妈的谈话,一位妈妈说“我儿子考得挺好的,就是应用题扣了几分,答案都是对的,但是老师让写出过程来,他没写,也不怨他,我看题目也没写啊。”其实这位妈妈忽略掉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学的应用题,重视的就是解题过程,这考察了学生思维是否有序、是否合理。通过过程,学生把思维时的内部言语外显化,老师即可以对学生思维是否正确进行检验,也是对学生思维的强化训练,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其实在国外,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这种逻辑思维的训练,比如老师会要求孩子把得到答案的想法一步一步的画出来,其实就类似于我们工作常用的Flow Map(流程图),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孩子就能够感受到一个问题解决的具体过程或是一个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便于缕清思路,找到最佳途径,强化认识事物的过程。而不是只知道一个结果,通过反复的,内部言语外显化训练,孩子以后处理问题的时候,也会习惯的遵循这种思维模式,从而思路清晰,思维严谨。
通过流程图来解决数学题
通过画流程图解决生活问题
还可以通过流程图来梳理故事内容,一会儿听完立体故事可以让孩子试试。
发散思维训练用Mind Map:把听故事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我们的订阅号有很多有声儿童故事,孩子喜欢听,家长也觉得省心省力,但智慧的家长能够认识到,这其实也是一个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好机会。Mind Map(思维导图)也是我们工作常用的东西,思维导图以网状形式呈现,和我们的神经元很像,符合我们大脑的认知方式。所以用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们常常感觉,问题好像容易了许多。
Mind Map在儿童教育中多用来培养孩子发散思维的能力,那么怎样将它和故事相结合呢?
可以给孩子做几个类似这样的卡纸,每次听完故事,孩子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在或者画在上面,可以是不同的故事结局,也可以是想问的问题。给孩子拍一些这样的照片留作纪念也是极好的,既是成长也是欢乐,哈哈。
也可以画成传统思维导图的样子,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也可以围绕故事的中心,让孩子试着画出、写出相应的细节,或是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形容它最喜欢的故事主人公。
今天先介绍这两种思维工具,日后还会介绍Bridge Map也就是桥图,Bubble Map(气泡图)在3-6岁儿童中的简单应用,敬请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