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今天开始共读《奇特的一生》,在这本书里我共提炼出四个主题,今天阅读第一个主要内容: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稳定和富足。
人活在世,总会有那么个瞬间,要不可避免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产生出哲学上的终极追问:“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与这个人生的“归属”联袂而至的是:“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事实上,这是一个人在潜意识里是对自己生命质量的追问:“我,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因为人们的经历不同,或许每个人都不同的答案。人的一生那么长,喜怒哀乐经历的那么多,如果要对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个界定,恐怕还真不那么容易。可是,柳比歇夫在生前早早对自己下了定义,他自认为是一个“幸福的倒霉鬼”。虽然一生不顺,但他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很显然,倒霉鬼和幸福的人应该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柳比歇夫却把这两个极端糅合到一起,让自己看似不堪的人生里,收获了内心的稳定和富足。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02
在常人眼里,一个人能够成名成家,不是神仙也是天才。其实,人类从来不缺天才,我们也看到很多天资平庸的人,通过努力拼搏,拥有了可供人仰望的成功。柳比歇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柳比歇夫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在昆虫研究领域贡献突出,却因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名扬世界。柳比歇夫的时间账簿是从1916年开始的,当时他26岁,正在部队服役。他把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有时间开销都分毫不差地记录下来,一天也没间断过。当他开始写信的时候,当孩子们过来问问题的时候,当他动身外出散步的时候,他总是随手在纸上做个记号。甚至连儿子夭亡也在这张没完没了的表单上注了一笔。天长日久,记录时间成了和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需求,他也获得了精确感知时间的能力。他说:“我对时间统计法已经习惯了,没有它就没法工作。”
28岁时,柳比歇夫复员回家,开始从事纯学术工作。那时,他提出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尽管当时的行业泰斗对他的勃勃雄心反应冷淡,但他丝毫不为所动,他一生忠于青年时期的选择,目光坚定地在既定的轨道上平稳前行。
在周围人们眼里,柳比歇夫平时的样子头上根本没有光环,只不过是衣着寒酸的一个老头儿,体态臃肿,其貌不扬,对形形色色的奇闻轶事表现出小地方人的兴趣。他语速很快,发音像他的笔迹一样含糊不清。他的粉丝群里没有新闻记者,他的崇拜者都是严肃的教授和学者。那么,他的魅力在哪里呢?
他的与众不同在于观点的标新立异。他不怕冒犯任何权威,只要经过深思熟虑并得到验证,他对最不可动摇的原理都敢提出质疑。最初,人们觉得他的观点都是离经叛道的,不知不觉间,那些被认为不靠谱的见解慢慢开始有了争议,有争议的见解已经变得无可争议。
03
柳比歇夫追求内心的宁静,他只求像易卜生一样,毫无涟漪地生活在世上,却没想到震惊了世界。他的学术著作发表了七十来部,其中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在多个国家翻译出版。柳比歇夫博学多才,对数学、哲学、历史和文学等多个领域也很精通,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对专业作家来说,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柳比歇夫早年为自己树立起远大目标,用时间统计法来集中自己一生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件有意义的事。他的心灵和行为是统一的,他抛却功名利禄,不焦虑不崩溃,他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体验了少有人拥有的幸福感。
有一次,一位年轻科学家表示对柳比歇夫从容安适的生活心生羡慕,柳比歇夫把自己经历的所有倒霉事列了一张清单,从5岁到80岁,他共10次生病或外伤住院,还经历儿子阵亡,飞机失事,对学术的执拗使他两次挨整,一次面临入狱危险,一次博士学位差点被取消,他这一生也足以称得上历尽坎坷了。
信念坚定的人,每当遭受挫折,都能在事业上找到慰籍。柳比歇夫敬畏时间、敬畏生命,尽自己所能,把一切都献给了科学研究。因为他的自律,他把自己生命的延伸到我们普通人不能企及的长度。
柳比歇夫用自己的独特方法把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过的那么有意义。从此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普通人,他用一生的经历昭告世人:幸福,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功名利禄,而是一种内心的稳定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