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ID:jwt1501529)
美国大选对初三(高三)学生的启示:
初三(高三)家长看完美国大选,很严肃地对孩子说:初三(高三)了,切不可早早掉以轻心。你看希姨竞选,一模二模三模都成绩斐然,最后一下砸了……希拉里特朗普另一位初三(高三)家长看完美国大选,很严肃地对孩子说:快中(高)招了,不到最后不要失去信心。你看普叔竞选,一模二模三模都成绩不咋地,最后还是成功了……
最近几天,朋友圈又被这条信息刷屏了。这是大家对应试教育下的各类模拟考试的一种调侃。正值很多学校都相继举行了期中考试,随着期中考试成绩的公布,孩子的分数、排名又一次牵动着家长的神经。用这条信息乐一乐,也很不错。
但毕竟像短信中那样逆转的情况还是少见的,无论考得好考得差,怎样处理才能给孩子积极的回应,帮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发展?
今天,和各位家长一起探讨一下:中国家长为何这么重视分数
家长狂热追求好成绩的背后,隐含着两个推理:
成绩好→上好大学→好工作→好前途
成绩差→上差大学(或考不上大学)→差工作(或失业)→没前途
为了证明这是个伪命题,我们不免俗套又要举例一番:
一个小孩6岁才会说话,10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你能说他是差生吗?他叫爱因斯坦。
一个孩子高考考了3年,第一次英语只有33分,后来他开了家名叫“新东方”的英语培训学校。他叫俞敏洪。
一个孩子高考也考了3年,第一次数学考了1分,第二次数学考了19分,第三次数学才考了79分。他叫马云。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性举例,并不代表低分的人有前途。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确实是存在差异的。
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在自己年龄段里应该知晓的知识也都具备了,家长再过分苛求孩子的分数,比如孩子最好的成绩也只能考到班级第15名,却要求一定要考到前3名,就不可避免会对孩子造成过剩的压力。
试问,你想要一个次次考第一,但没有周末、没有朋友、没有兴趣爱好、沉默寡言的孩子;还是一个成绩中等、身体健康、活泼开朗的孩子呢?
在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前提下,家长再帮助和引导孩子争取更优秀的成绩,这才是对待分数的合理态度。
家长法则第一条: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
·分数背后的信息,你分析透了吗·
做试卷分析时,家长首先要分析孩子哪科发挥正常,哪科发挥不正常;哪科是强项,哪科是弱项。然后根据孩子得分和丢分的情况,进行认真核算,在试卷上"打捞"失分点。
过难的、不会的不要考虑。专注研究孩子能做、会做、应会、应得的,但丢了分的。要搞清楚不该丢的分是在哪儿丢的,还要找到原因,找到改进的方向。
试卷是像是医生开的诊断书,能直接告诉你问题在哪里?你得会分析。
如下分析行为,最靠谱。
1. 马上“改”
发下试卷后,要立刻改正。问同学、问老师,弄明白。把详细解题过程写在纸上,贴在试卷上(包括详细过程)。
弄错题本也行,但尽量不要抄题,费时费力,效率低。
抄多了,孩子嫌浪费时间,就不抄了,带来的后果是,他不改错题了。
整理错题,有两种常用方法:
(1)卷子都留着,用小夹子,分科夹起来。错题前面打红色。详细解题过程,写纸上,粘在旁边!
一学期后,厚厚一叠!
这就是期末考试,重点冲刺,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材。
(2)把卷子上的所有错题,剪下来,贴在本上。一科一本,再在第二页,写上过程。
不论哪种方法,不用在意美观,只要简单、高效即可。
过程要写的非常详尽,注意规范,注意细节。因为中高考对书写的规范、解题过程的严谨程度,有详细要求。
2. 马上“总结”:
(1)反思:即哪些题目做得好,哪些题目有失误?并且,要用红笔写在试卷上。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真正重视。有时,光在脑瓜儿里面,想一遍,没用,很快就忘了。
(2)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最重要的是这一点,错题,就是自己的不足之处。多练该种类型错题,主动在作业中,参考书中,查找该类错题,补上这一短板。
很多题目,看似是某个题的不会,其实是某个题型的不会。不知道,该题型的技巧方法是什么,就觉得难。
不知道啥题型的,去问老师!老师一般都会给你同样类型的题。彻底将该题型,练透!
3.统计分析:
在家长辅助下:以数学统计方法,计算各个原因的丢分数值?如:
(1)计算失误多少分?
(2)审题不清多少分?
(3)公式记错多少分?
(4)概念不会多少分?
(5)纯粹不会多少分?
(7)纯粹马虎多少分?(为什么要统计马虎分?有的家长会认为,这没啥用啊,因为每个孩子都有马虎分啊?是啊,但凡事得学会“逆向思维”,每个人都有马虎分,但你马虎的少,或者不马虎,你就是相对进步了呀~~我也不想强化竞争,但事实就是如此啊。)
(8)每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9)该错题应用的技巧是什么?
(10)你认为,这次考试体现了你实力的百分之多少?90%?80%?
(11)这张卷子若一个月,重做,自己能得多少分?
(有空试试,不一定是满分!)
(12)最后一个让孩子警醒的问题:若加上这些不该扣的分数,你能得多少分?排班里多少名?
(13)整张试卷时间够吗?哪些题,浪费了时间?最终这题做出来没?若没,是彻底不会整张卷子,时间分配不合理。没有时间预案!~若做出来了,则是严重不熟练该题型。即,要想好,接下来的对策。
深入,做到这些,才能对试卷,有一个非常深透的分析。自然就想清楚,下一阶段怎么做了。
光统计一张卷子,没啥用。有时间的话,统计本学期开始、到现在的所有试卷。就会对自己的情况,有个极其清晰的认识。
要学会理性思维,一切以数据说话!
4. 改进策略
(1)若错的都是单选、多选、前面的题,不仅是最后一道,说明基础知识理解有问题。尤其理科,很多概念理解透,是需要做大量基础题、中档题来完成的。
最好的策略,就是先把学校发的同步练习册,做透!啥叫做透,就是上面的每一道题,都要弄懂。能写清晰过程。
(2)若错的都是单选最后一个,多选最后一个,填空最后一个,最后大题。说明,孩子需练的是归纳好的题型题,难度上来说是,中档题和难题!
只做这种!
(3)若错的都是实验题。最简单:找到之前的试卷,或者往年的试卷。只做实验题!!刷他个7、8套,自然就发现,题型都一样。自然就不会再错了。
5. 错题反复“翻”
装订成册的错题本。千万不要束之高阁,要每次考试前,都重新做一遍错题,以达到真正理解。
“学习、考试”,和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工作都一样,本质是都是“熟能生巧”,专门针对自己的不会点,去反复攻克,反复“熟练”,方为正途。
·如何应对孩子考得好与不好·
A:孩子考得好——
1、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物质奖励(如给孩子买一套她很久就喜欢的图画书)和精神奖励(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吻)。虽然孩子是为自己学习,但好成绩意味着付出了努力,这种努力值得奖励。同时奖励要在合理范围内,不宜用物质刺激来诱导孩子养成利益驱动的心理。
2、帮助孩子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问问看:同样的分数,和别的孩子相比,你的孩子是否牺牲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呢?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小刚和小明期末考试英语都考了100分,但小刚每天需要花1小时复习,小明每天只需要花30分钟,虽然最后成绩是一样的,但从投入与回报的比率上看,小明的学习效率明显更高。
因为小刚每天集中一小时复习,小明则早中晚各花10分钟复习,英语作为一门记忆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多次重复利于记忆,所以采用零碎时间分散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孩子考得“差”,忌唠叨、讽刺、挖苦
有的孩子望子成龙心切,分数不理想,怎么解气怎么说:“榆木疙瘩脑袋!”“一样的脑袋,你怎么就这么笨!”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听到这些讽刺,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时间久了,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妈总骂我笨,我是够笨的。”表面上看他们对父母的讽刺、挖苦无动于衷,其实这种内伤很难医治,儿童心理医生观察就发现,那些看起来无精打采、自卑内向的孩子,肯定是在否定批判的环境中长大的。长此以往,孩子还会产生“抗药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说“我说什么他都不听”的原因。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接纳和帮助。回到最初那句话:不要因为追求成绩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只有孩子真正成长了,成绩的提高才不再是难事。
活动链接http://www.jianshu.com/p/c71d3a37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