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80后,业余代购5年。
01
今天,我想说一个从朋友那听来的故事,因为不方便透露故事主人公的真实姓名,故以C和T暂代之。
小C和小T先后入职,至今已经共事十年,她们既是上下级,也是好朋友,只是一点不同——身份。
小C有体制内编制,小T只是一名临时工。
只因为一个身份,小T十年的职业生涯轻飘飘的,薄纸一般。
小C十年前进入现在的单位——基层机关,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
小T比小C小两岁,比她晚半年入职。
当时有个阶段性大项目,项目方案和资金安排允许雇佣临时工作人员。
小T那时刚毕业,在人才市场找工作的时候,被当时的项目负责人误打误撞招了进来,拿着刚刚够午饭钱的工资,一干就是两年。
跑基层下乡镇走社区,没有人知道她只是个临时工,认真负责,勤勤恳恳。
因为年轻刚毕业,当时的科长把很多项目之外的工作也都压给她,她干得也是任劳任怨。
后来项目结束,当时机关允许根据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临聘人员,领导又觉得她还勤快,加上当时单位整体年龄偏大,征求她本人意见后,就决定继续留用。
时任的领导还算对她负责,非亲非故的,却四处打听怎么能给她个编制。
但当时体制内进人政策已经缩紧得很严格,除非参加考试,不然没有其他渠道。
后来,机缘巧合,小C接手了小T所在的科室,顺理成章成了她的领导。
因为年龄相近,小C又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不会当什么领导,相处下来一直就像朋友一样。
小C做事喜欢亲力亲为,不太会用人,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交给小T一些简单的业务。
她倒也乐得轻巧,结了婚,又生了一儿一女,婚假、产假、哺乳假一样不少,全是带薪休假,除了没有保险公积金,其他待遇基本都一样。
当然工作也一样,忙的时候一样加班,闲的时候一样聊天。
产假的时候,有个平台报表,因为是基础统计工作,别人没接过手,不熟悉,打电话问她要怎么做,她二话没说直接就在家填报完成了。
02
单位先后换了几任领导,但再没有谁对小T的事上过心。
好多年才涨了一次工资,算是变成了2开头。
小T的工资一般都是自己和孩子的一些零花开销,丈夫生意不错,不算太差钱的家庭,单位没给上保险,她自己也买了不少,有个保障。
生孩子之前,她也尝试过参加几次招考,但都无疾而终。
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劝她想想办法,哪怕落个社区助理,也算是个编制,平台上能有个名字。
可小T是天生的慢性子,又不会挖门走关系那一套,只是换个领导,就去报个到,把情况一说就拉倒啦。
赶上负责任的领导,会再来和小C和其他同事,详细地了解一下情况,不负责的,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百十来人的单位,领导哪儿会对一个临聘人员上心。
也曾有一任领导研究过她的情况,但是出发点是用工程序是否规范,怕出问题摊责任,但几番打听,也没得出个指导意见。
要落保险,必须进到编制里,因为机关的保险和养老都是国库直接支付,但她的工资属于财政预算资金支付,不是一套系统。
如果要单位单独给她上保险,就要找一家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三方协议,由劳务派遣单位来支付工资保险,但是单位又没有这笔资金的预算科目,重新请款,上级单位又不批。
当时咨询了很多单位,他们的领导都很好奇,问我们单位研究这事儿干嘛,一个临时工又不会在这儿干多久。
事实上,体制内很少有临时工能做很久,一般都是大学毕业进来锻炼几年,期间要不考公得了编制,要不离开去了收入更高的企业,小T这样的情况,确实不多。
一方面她本人性格使然,另一方面,机关里工作再忙也能喘口气,待久了就像温水里煮青蛙,不知不觉就沾染了一些惰性,出去也适应不了企业按秒针安排工作的节奏,她又有两个孩子要照顾。
03
其实,她在小C的手下得到了很多照顾,晚来早走从来不问,请假一天两天的,小C都懒得给她签假条,反正领导也不会找茬到盯着一个临时工的考勤,这些年也算岁月静好。
同样的,其他科室的政府雇员,招考进来的,虽然有编制却累的要死,怀孕八个多月了还要加班。
可岁月静好也不会一直如此,今年疫情,政府财政紧张,要求所有单位裁掉临聘人员节约开支,小T很不幸地被通知不要来上班了。
而彼时,她跟所有正式干部一样,从正月十五寒冬腊月就在社区疫情防疫点站岗,被风吹了一脸的冻疮也没休息过,好不容易熬到了春暖花开,却通知她不用来上班了。
领导找小C的时候,她拒绝转达,她说这是你们领导层的决定,你们自己安排吧,从个人和工作的角度没有辞退小T的理由。
毕竟在这儿工作了十年,小T从未因为自己的身份不一样,对任何工作应付了事过,甚至比某些有编制的都要负责。
小T一时无法接受,信访、劳动仲裁告了一圈。
而作为她的直接领导,小C夹在中间很是难受,索性直接跟领导摊牌这个事儿管不了,但也没办法再像以前一样面对小T,连她生日朋友圈都没敢去点赞。
最终,经过仲裁协调,单位按照一定额度赔了小T一笔钱,草草了解了她十年的工作经历。
至今,她都没有回单位收拾个人物品,她的办公桌还保持着疫情之前,春节放假时候的样子。
她曾经还说,以后退休了,就找一个小镇,开一家客栈,煮茶、喝酒、听故事……
注: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
今日小知识:
如果你打算进入体制内工作,千万不要走临时工的途径,因为你永远无法通过工作时间获得编制,即使你曾经听到过某些传言。
并且临时工的经验并不会给你考公提供过多经验,因为你的身份不会参与到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里,最多能让你在面试的时候,面对考官不会很紧张。
这是伍识的第 50 个故事
很高兴遇见你和你的故事
公众号“伍识”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