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宅在家,哪也不想去。
只想整理一下家。然后,泡一壶茶。静静的做着喝着看着享受着被自己亲手打理后的家。简单、整洁、没有灰尘。
老公带着小豆豆回老家了。一个人呆在空旷旷的家,一下子安静极了。主要是少了小豆豆的好动和喧哗,心里也一下子感觉清净许多。
中午在书房看了会书,余华的《生与死,死而复生》。以及老舍的《我的理想家庭》这两篇文章。记忆深刻,余华叙述自己在几年前的一个早晨,走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老城区时,突然看见海涅故居在此而让自己联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又是因为回想起海涅的一句诗句“死亡是凉爽的夜晚”,而回忆自己从小在医院环境长大的童年。想起了自己童年时在医院太平间睡午觉时的感受。海涅的一句诗句以及看到海涅故居,一下子将作者拉回来了早已消失的童年记忆。
海涅写下的这句诗句正是作者儿时在太平间睡午觉的感受!两位伟大的文学巨匠思想的火化此刻,在这里碰撞了!这就是文学。
一件已经早已被遗忘的往事就是因为海涅的诗句而变成刻骨铭心的记忆。而这记忆也正是由于这个或者那个某一点的触动,生发出更多的联想,联想的美妙就在于其绵延不绝,联想所表达出来的,就是想象力的长度,而且是没有尽头的长度。
也由于此,作者联想到了生与死的边界,联想到阅读与阅读的边界,阅读与生活的边界,生活与记忆的边界……
生活就是这样,文学也是这样美妙,某一句话,某一段落,某一意象、都会激活阅读者被记忆封锁的一段往事,然后将它永久保存在记忆的文档和图片里。
同样道理,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激活不同时期的不同经历,一个阅读还可以激活另一个阅读,唤醒读者的感觉和体验。经历与不经历,都仿佛是亲临其境。这就是文学的美妙之处!
余华的联想深度之深之广,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读者眼里的余华。
相比老舍的文章,则更多的透漏出一种闲适、自在、趣味。给人以绵长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域特色。让人有一种带着愉悦的心情阅读,使人赏心悦目。不像余华的作品那样,你必须带着思考,带着几乎和作者一样的思维去深入思考着阅读下去。
老舍的《我的理想家庭》,描绘的是作者眼里所勾勒出的理想家庭模样:要有七间小平房,一间是客厅,几张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只要是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刷古漆的不至于放热茶杯烫成圆白印就行。桌上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子里。两间卧室,自己独据一间。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横竖都能躺。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的。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
院子必须大。有几颗小树,一块土地,种些花草。院子至少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有几只蝈蝈叫着。院子里还有晒太阳的小猫。
院子主人一妻一儿一女。男的没有固定职业,只是每天写点诗或小说,每千字卖上四五十元钱。女的也没事做,除了家务就读些书。男的管擦地板和玻璃,打扫院子,收拾花木,给鱼换水,给蝈蝈一两块绿黄瓜,并管上街送信买书事宜。太太管做饭,女儿做助手。母女做饭之余,做点针线活,看看小弟弟。洗衣服,大点外面洗,小件随手涮洗。
老舍笔下的我的理想家庭,读来令人倍感温馨。他的细腻体贴更加升华了他的文字温度,他的每一个文字都像是在高温中煮过一样,越嚼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