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一百八十八:《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唐)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作者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诗解

⑴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诗题又作《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⑵“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⑶把:拿着。一麾(huī):旌旗。江海去:吴兴在长江以南,东南近海,故云。

⑷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译文

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

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


我将手持旌麾向吴江上任,

行前到乐游原上眺望昭陵。



诗韵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任刺史时所作。

杜牧一心想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

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

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

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练;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少年成名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这是杜牧二十六岁考中进...
    火烧风阅读 2,895评论 0 18
  •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麾,huī 【注解】: 1...
    乔平_阅读 2,381评论 29 79
  • 这是我所在的团队,粘在一起5年了,大部分人都还在公司,这在我所呆过的公司中算是非常稳定的了。我们各自都在忙...
    b2e3ee95609a阅读 391评论 0 0
  • 曙光健身学院1月29日小知识分享 哪几类人群不宜空腹运动? 虽然空腹运动单纯对于脂肪燃烧的效果会有所提升,但是这是...
    葛先生95阅读 95评论 0 0
  • 我本人是一个刚大一结束的学生,我的大学是一个普通的二本。但是它给予了我希望。 初到学校我看着这所学校感觉有些...
    等风的赖人阅读 452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