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 —— 安徒生
3
【职场心理学】20190416如何打造最理想的上下级和师徒关系?
职场师徒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现代职场上的、学习型的上下级关系
01.判断学习型关系
上下级之间不是有“学习”和“传授”行为出现,就可以归为“学习型的上下级关系”
第一,交谈中,关于个人成长的话题大量出现
领导不光教你业务,还教你如何做人、如何变强
第二,对下属的心理安抚频率较高
领导对下属的安抚、鼓励在一般的上下级关系当中也比较常见,但是当下属提及自己在职场甚至生活上的迷茫和困惑,都能得到领导的安慰、指点,那就有大概率是师徒关系
第三,对下属出现安排前途的行为,这是和普通下属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的下属对领导而言,就是工具,领导提升就走人,不会惦记着下属的未来
领导对你的成长主动提出指导,甚至安排你的进步,就是职场师徒关系无疑
师徒关系比一般的上下级关系更亲密、更牢固,上下级之间能够从这段关系中收获类似于友谊和亲情的情感,这种关系也充满了彼此的“自我暴露”
师徒的职场发展规划是互相透明的,可能还会共享一些人脉资源,甚至和对方的家庭成员发生往来
不过,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一句:自我暴露是个双刃剑,能够推动关系变紧密。但关系一旦破裂,对双方也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被师父或者徒弟背叛,比被普通的上级或者下级伤害要痛得多
02.经营学习型关系
只有分寸感最好的上下级,才能维持长久的师徒关系。师徒一旦反目,比普通上下级的反目还要惨烈得多
别怕累,让他飞。
淡如水,永相随。
你要做的是首先积极地跟他成为友好的上下级关系,然后表达自己进步和学东西的意愿
第一步,要有一定的实力
职场师徒是利益联盟,非亲非故,领导不会收一个难以自保的徒弟
第二步,开始适当地向对方主动请教
比如:您像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怎么处理这种事情的呢?您是怎么处理家庭压力和工作的矛盾呢?
选师父的话,领导的实力没有那么重要(领导再弱也比你强),关键是人品
勒索下属、受贿贪污的领导,一定要远离
脾气捉摸不定,随时可能发作的领导,也不要做他的徒弟
有几条当好徒弟的美德,师父一般都会喜欢
第一,积极
尽力表现自己的实力,如果自己还弱小,那就表现潜力和忠诚
第二,有特长
大多数下属比领导年轻,信息获取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多关注一些行业前沿信息、流行的东西和好用的工具,分享给你的领导,促进他的提高,成为他的双眼和双耳
英语好,互联网检索能力强,都可能被领导带出去参加各种会议
当然要舍得把自己的时间拿出来给领导做事,不要觉得下班了,就放飞自我了,领导的需求上班再说
第三,有人脉
这个是加分项目,如果你的家庭有关系,能够帮助领导的事业、生活,确实也能让领导对你更好一点
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领导,作为“师父”这个角色,选择下属来做那个特别的“徒弟”时,你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不滥收
你是领导,不是小学老师知道吗?谁来学校报名你都要。你不要什么人都收,收到差劲的人,会连累你和过往的弟子们
第二,择优育肥
选几个最优秀的候选人表达出善意,等他们表现,从中挑选忠诚、好学和能力强的下属做徒弟
对才能平庸、刚刚超过及格线的让他们扮演一些板凳队员
对品行不好、爱冒险和情绪不稳定的下属,要尽快和对方切割,不仅不要做徒弟,连下属都不要做,直接给他们干掉,有多远滚多远
第三,保持成长
我刚才前面说了,如果你hold不住徒弟了,就放他走
自己心态上老化、停止了成长,就会成为下属的负担和阻碍,自然也留不住优秀的下属
无论你是师父还是徒弟,都要明白师徒关系是一个【名利联盟】
【总结】师徒关系是最好的上下级关系。但职场师徒只应该有交流和学习,不应该有控制和奴役。因为双方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职场上的安全、进步和收益的最大化。
4
禁果效应:越“禁”越“禁不掉”的心理
在古希腊神话中,万神之首宙斯有位侍女叫潘多拉。一次,宙斯派她去传递一个魔盒,并千叮咛万嘱咐不能打开盒子。
然而,正是宙斯的告诫,反倒激起她不可遏制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于是,她不顾一切地打开魔盒,结果,盒子里装有的所有罪恶都跑到了人间。
其实,正是宙斯“禁止打开”的命令促使潘多拉将盒子打开,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禁果效应”。
俄罗斯有句著名的谚语说:“禁果格外甜。”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就要先从“禁果”说起。它源自《圣经》,指伊甸园“知善恶树”上结的果实。
《圣经·创世记》载,上帝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建了一个乐园,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伊甸园。上帝让他们两人住在园中,并负责修葺与看管。
同时,上帝还特意嘱咐道:“园内各样树上的果子你们都能吃,唯独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们不能吃,因为吃了它你们就会死。”亚当和夏娃谨记着上帝的教诲。
突然有一天,夏娃没禁得住蛇的诱惑,被神秘的知善恶树上的“禁果”吸引,于是摘下树上的果子,吃了下去。而且,她把果子也给了亚当,亚当也吃了。
后来,上帝得知此事,将他们赶出了伊甸园。同时,上帝惩罚了罪魁祸首——蛇,让它用肚子走路;责罚了夏娃,增加她怀胎的痛苦;责罚了亚当,让他终身劳作才能从地里获得粮食。
夏娃和亚当为什么要违背上帝的旨意偷吃“禁果”?是因为他们饥饿呢,还是因为他们嘴馋?当然都不是。这个关于人类远祖的故事,暗示了人类的本性中具有根深蒂固的“禁果效应”倾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被禁止的东西或事情,越会引发人们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使人们充满窥探和尝试的欲望,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或尝试它,即上面所说的“禁果效应”。
其实,这种做法与东西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禁”激起了人们情绪中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
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人们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着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在接受者心里形成接受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对被遮蔽的信息产生强烈的召唤。
你也许不知道吧,今天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蔬菜——土豆,在刚刚被发现时,就是因为被当做禁果,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土豆从美洲引进到法国时,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认可。迷信者把它叫做“鬼苹果”,医生们认为它对健康有害,而农学家则告诉人们,土豆会使土壤变得贫瘠。这些“权威人士”的断言,使土豆成了不受欢迎、稀奇古怪的东西。
著名的法国农学家安端·帕尔曼切在德国当俘虏时,亲自吃过土豆。他尝到了土豆的“甜头”,就想回到法国后,在自己的故乡培植它。可是因为那些“权威人士”的断言,谁也不敢种土豆。
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得到国王的许可,在一块出了名的低产田上开始栽培土豆。根据他的要求,要由一支身穿仪仗服装、全副武装的卫队看守这块土地。但只是白天看守,到了晚上,卫队就撤了。
这使人们非常好奇,是什么好东西需要卫队这样煞有介事地看守呢?一定是好东西,才怕别人偷啊。
人们这样一想,就猜测土豆一定是非常美味或很有好处的食品,就禁不住想要知道个究竟。于是,他们商量好,到晚上就到那块土地上偷挖土豆,然后种到自己的菜园里去。
结果,土豆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而且人们发现这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没有任何可怕的地方。
正是巧妙运用了禁果效应,激发人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帕尔曼切推广土豆的目的才得以实现。
透过禁果效应,一方面,我们可以把某些人们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物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另一方面,我们不要轻易把某些不喜欢或不赞成的事物当成禁果,以免人为地增加其吸引力,适得其反。
5
人的一生在于广度而不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了多少而不是索取了多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始终相信无私奉献的那些人,一定有着最美好最质朴的心灵。我不赞成拿金钱名利去衡量一个人,太过于肤浅,太过于表面化。我们需要的,是透过物质性的东西去看待一个人。他也许没有出色的外貌,没有华丽的衣裳,但是却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内心,无私地去帮助别人,从来不求回报。
6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叶武滨老师的时间管理100讲,你知道时间去哪儿呢?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才能安排时间。推荐一个软件:a time loger。快速记录一件事情,早晚检视补充记录,记录的内容可以是睡觉,运动,吃饭,非产出的时间:交通陪伴家人刷手机上网发呆。再记录一周时间后,你会发现80%的事,是不需要做或者可以委托别人做的,记录的作用就是用于分析时间,发现被浪费的时间,优化时间,专注20%的事件。柳比歇夫传记奇特的一生中,他的成有70部昆虫著作,他每超过5分钟的事情就记录下来,叶老师4年中99%的时间都有记录,从今天开始我们也学着做记录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