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总会给学生带来或多或少的一点影响吧。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这一周有三个学生和我联系,而他们的近况多少与我有些关联吧。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求学的路上遇到一些好老师,因为作为父母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孩子能够从更多的人哪里求得更多的知识,这是孩子的福分。现代社会虽然不缺乏知识的来源,但是缺乏有效的知识来源。而老师通过辛苦的脑力劳动对知识进行了筛选,并通过适合孩子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一点就值得尊重吧。
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知识层面上的引导,更是为人处世方面的示范。
有太多的孩子因为一名老师而喜爱上了一门学科,因为一门学科而投身一个专业,因为一个专业的精深而成就了一番事业。每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是不同的,这来自于每位教师内在的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成长史。
我个人更看重教育中的情感连接,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双向传输,而是一种心灵感应的过程。所以我承认,没有哪一位教师可以捕获所有孩子们的求知欲。总有与老师不匹配的学生存在,对此很多时候我们对这样的现象闭口不谈,或者是将这样的问题简单的推给老师亦或是学生。认为要么是老师的专业功底不强,要么是学生的悟性不高,之类等等。其实,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脱离不了主观因素,在创造的时候一定伴有个人特色的融入。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一定会将个人的观点·思想·信仰一并揉进与学生的交往之中。就算是数学老师也不可能一天到晚的谈论客观存在的“XYZ”,也还是会与学生聊天、谈心、扯东扯西,这就构成了师生交流的真实情景,那么这一情境中也就一定会存在师生匹配的问题。但无论怎样,只要用心的教师,对那些完全不能合拍的学生也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像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种子,在孩子的生命力放进了一种可能,总有一天会遇到机缘而破土而出、化为现实。
为什么说情感最为重要呢?记得有一个之前很早毕业的学生,上学期间数学非常好,然而也只有数学非常好,其它学科惨不忍睹。班主任几次三番的做这名学生的工作,还是不见起色,好像病入膏肓。我那时才参加工作,头脑中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就是凭借着一种感觉和个人体会。作为他的生物老师在一次晚自习时找他谈话,内容记不得了。后来这名学生回学校看我,提到了这次谈话。说我当时十分肯定了他的数学天赋,并且认为如果有机会从事数学分析方面的工作将会体验到人生的巅峰状态。所以,虽然只考上了三本的他,最后通过努力拿到了西安交大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本科就在西安上的)。其实我也不知道他能够走到博士水平,只是觉得人生得一特长不易,能够发挥便是幸福。虽然他从来不喜欢我教授的生物学科,但他却赞同我很多对人生的看法,这就足够了。
世界很喧嚣,学生们长大了走向社会会听到许多许多声音,如果老师能够在孩子们内心留下一点善良、积极、正向的理想影子,那么孩子的命运说不准因此不同。
我记得很清楚,我的班主任在毕业留言册上是这样评价我的,“你努力的品质,将会是你终身的财富。”正是这句话,让我在想松懈的时候,感觉那个“好逸恶劳”的人不是自己,自己应该是那个可以继续读书读下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