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从一个电话说起。
我研究生期间的舍友,关系还算不错。最高学历毕业后去了一所大学做老师,身边不乏某大某大的最高学历。
当今,生育已经成为一个女人的亮点。过了30岁还没有生育的对已经生育的女同学有一种酸酸甜甜的感觉:
“看,她能生,我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生!”
“那她从此走下坡路了,还谈什么事业?,身材发福了吧?”。
我接到她的电话。她还没有生育。我感受到了其后的酸酸甜甜。
她说:“你赶紧好好教你儿子英语,多看外文的动画片,我同事的孩子3岁多都是一口流利的英文了!”
这句话让我从情感上消化不良,我说:“我还没想好让我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哦?!厉害!” 然后,说下次有时间再聊哦……
这通电话,已经过去2年半了。当时襁褓里的新生儿已经会在早晨醒来,搂住我的脖子说:“妈妈,我最喜欢爱你了”。
然而,这通电话在我心里却一直没有过去。我常常在心里为自己的回答点赞,但也常常因为这句话自我检查,害怕自己不经意间成为一个糟糕的母亲。
我想:因为自己得急功近利和好胜强制孩子学习,如果因此而致使小孩对知识对学习产生排斥,那是个糟糕的母亲;当然,借口减负而散养,不负责任,更是一个糟糕的母亲。
两年半的时间,我只理解到一个道理,那就是面对孩子,我们自身没有任何优势。如果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做没有后遗症的教育,那只能:爱和言传身教。
爱的内容很丰富:陪伴,赞美,包容……
而言传身教,如果我们自己没办法找到学习英语的趣味,那学习英语也只能启蒙就好。他说不出一口流利的英文,我没办法成为教子有方的妈妈,但我也不会成为一个糟糕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