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我之间有一道钢做的大门,它一直紧闭,以至于使我望不到生活的那一头,但是......”
-----------《钢的门》
1
一辆轻型摩托停在珠江路地铁口的人行道上,车上载满了书,一摞摞用绳子捆扎好,车篮子里,车后座上,脚踏板上也放了一摞。一名青年倚在旁边的路灯杆子上,看着行人一个个头也不回地从他的面前走过。
书名叫《钢的门》,这是他的处女作,不过倒也谈不上,毕竟是自费印刷的。书的封面印着“钢的门”三个烫金大字,大字下面隐隐地印着他的名字:赵怀才,后面跟了一个扎眼的“著”字,在旁人看来,似乎有点讽刺的意味。可赵怀才却不这么想,这毕竟是倾注了自己所有精力与抱负的结晶,而且,他的写作再不见成果的话,他就要被迫回到乡下老家务农了。所以说,这对于他来说,不光是劳动成果的问题了,这决定了他一辈子的生活与抱负。
赵怀才盯了数码手表一眼,竖起广告牌子,它就像随处可见的通下水道广告牌一样,用一块三合板,钉在不知哪里捡的方木上,再用红漆写上几个显眼的大字,举在头顶:“小说《钢的门》,倾心力作,欢迎支持。”
时间一点一点走过去,雪开始飘落,怀才像一个行为艺术者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书堆前面,伴着时断时续的吆喝。
在路人眼里,怀才大概就是个奇怪的行为艺术者吧。
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2
时针渐渐越过两天之间的分界线,赵怀才躺在租的小单间里,睁眼望着天花板,漆黑的夜色与飒白的月光混杂在一起,像极了他此时的心情。此时此刻的赵怀才,不再是平常的赵怀才,而是一位作家,他这样意淫着自己的未来:先是什么奖,又获得什么奖,最后在某知名大学任教授,走上人生巅峰。幻想结束,他蒙上被子,发疯一样在被窝里偷偷笑着。
电脑散热器的嗡嗡声在这三坪左右的小单间里回荡着,这里的空气有些热,似乎也让人心里发起热来。
赵怀才的作家梦可不是头脑发热,一时兴起,自打小时候,六年级还没毕业,赵怀才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当时在他的一大帮子朋友中传阅甚广。可在他眼里,这都是羞于提起的往事了,每当朋友或者家人提起,他总会有些情绪,虽谈不上恼羞成怒,但也足够让他有些难为情了。在之后的十几年中,虽然进了高中理科班学习数学与物理,然后又进入了一所二流工科大学学习机械,怀才一直保存着写作这个想法,或者说爱好。
赵怀才真正开始写作的摸索就是在那个晚上,对前途疯狂的意淫之后,他破釜沉舟,撕毁了自己的求职简历,决定写出自己真正被人所承认的作品来。
这一夜里,他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很多。
东边还没有透出阳光来,赵怀才就早早地起来了,他整理好碎成一地的简历,打开电脑,熟悉的office图标在屏幕上闪过后,这个闪闪发光的灵魂开始了他在键盘上的起舞。
3
好多人说,写作是为了表达自我,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解脱或者救赎,赵怀才就想了: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求于发表自己的作品呢,自己写了自己看不是更好吗?可是一想到自己写作的动机,想要被人承认,获得自己的成就,他的心里似乎一直窝了个羞于见人的疙瘩一样。
怀才把自己关到出租屋里,一天两顿:早上吃泡面,中午点一份外卖。晚上才出去一趟,到临近的商店购置生活用品,此外的一整天都猫在电脑前,描绘着属于他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叫《钢的门》。一个月闭门不出后,这本六万字的小说终于完成了。
不过,这个名字读起来未免使人发笑,“钢的门”听起来似乎有些像身体上用来排泄食物残渣的某个出口,可怀才却丝毫没有这么想过,他觉得自己的写作是一件极其神圣的事情,虽然神圣的倒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做这件事情对于怀才他自己的意义:它不但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走向,而且被倾注了太多心血,一个月不眠不休的奋战,怀才之前并没有体会过,这是第一次。
4
一个月的闭门谢客,完成了他的“心血”,可在这世间,有舍就有得,同样有得就必得学会舍。就在《钢的门》完成的那个夜里,他的长达四年的恋爱突然因此结束了,虽说“因此”或许也有别的原因也说不定。
怀才的手飞快地在键盘上动着,打完了最后一个字,他伸了个长长的懒腰,他早打算在完成这本小说之后,要好好地向女友道歉,向她好好地分享这一个月来自己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他是如何熬过瓶颈,如何在写作的心路上横刀阔斧,一路过关斩将走到了现在。他这样想着,幻想着女友因喜悦而微笑的样子。
他的手机突然响了一声,昏黑的房间里,这一声手机铃声就像刺破幕布的利刃一样,刺耳地在黑暗中响着,怀才打开手机。
就在那一刻,小说完成的成就感立刻从他的脸上一扫而光,很快,他僵硬的手颤抖着把手机搁回桌上,忍住胃里的翻江倒海,蹲到桌子下面,抽泣起来。
“我不爱你了,咱们结束吧。”这是来自怀才的女友的消息,很尖锐,很刺痛,就像昏黑寂静的房间里那声刺耳的铃声一样。
紧接着,怀才的手机又响了一声,怀才抱着一丝丝微小的幻想,又打开手机。是怀才的朋友王若君发来的,他是怀才唯一的朋友。
“兄弟,你还好吗,最近没怎么联系,我去你家看看可以吗?”
房间里一阵翻江倒海之后,出租屋的门响了,似乎有人在敲门。
5
王若君在门外敲了许久,他听见屋里隐隐约约传来的抽泣声,迟疑了一下。短暂的思考之后,他撞开了门。屋里一片狼藉,倒下的柜子,碗橱,摔碎的杯子和碗,赵怀才抱着头躲在大办公桌下面的空当里,不停地抹眼泪。
若君一眼就看出了缘由,怀才的女友爱的不是怀才,可若君保留了一丝人性的自私,同时也是怕怀才伤心,才没有告诉他。可是这种将至的伤害并不会以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越积越多,若君不懂得这个道理,也不怪他。
若君扔下手里的水果,在杂乱的房间里挣扎着前进,他抱住哭泣着的赵怀才,一直沉默,他明白,在这件事上自己的立场。作为一个朋友,他做不了什么,安慰只能加重伤害,他唯一可以帮到怀才、救赎自己的,只能是默默地陪着他。
就这样过了许久,太阳渐渐从窗帘外升起来,它照亮了这小小的杂乱的房间,还有桌子下面的两个人。
阳光穿透窗帘,漫漫地洒到他们的肩膀上,房间里渐渐亮起来,柔和的光线似乎刺穿了怀才内心滚烫的黑暗,在纯黑的世界里微微地露出头来,照亮了他心中的一隅。他抬头看了看王若君,没有说什么,他知道,王若君也知道。
“我早就看出她的虚荣心,她爱的不是你,在她眼里你没有才华,怀才兄,你要保重啊。”
6
爱与恨本是同一件东西,只是人对它们的理解不同,自然也成了不同的东西。
赵怀才点了一支烟,他坐在电脑前,荧幕上的是《钢的门》的初稿。此时距离他的失恋已经三周过去,他心里因刺激而滚烫的血早已冷却了下去,冷静的理性思考让他长达四年的爱情慢慢消失,此时此刻对于她,他的心里似乎有些恨意了,虽然他自己不愿承认,但存在就是存在,它不以人的喜恶而改变,世界的无情与残酷似乎就在这了。
赵怀才想起王若君的那句话:“......在她眼里你没有才华......”心中的恨意似乎又加深了,深深吸了一大口烟之后,他彻底陷入沉思,他想起女友曾经的种种好,将他从人生失意的迷茫中拽出来,在生活的岔路口将他推了一把,颓废的时候激励他,困难的时候帮助他......可偏偏是没有才华的他......他突然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责任,是自己没有努力,毫无才华。他恨着前女友的虚荣与无情,但更多的是对自己产生的厌恶之情,他开始觉得这一切,那晚疯狂的意淫,以及凝聚着他心血的《钢的门》是多么幼稚可笑,在这个无情的世界里,自己已经找不到一点可以凭依的东西,包括已经藏在心里近十五年的抱负。
赵怀才电脑的回收站里又多了一个文件---------《钢的门》,他右键回收站,迟疑了好久,缓缓点下了“清空”键。
香烟还没有燃尽,这一切就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的时间里,怀才想了很多,也发生了很多,但他并不知道,在将来的几个月里,会发生什么足以改变他生活轨迹的事。
7
毕业季里,大学校园显得格外忙碌,进修深造、找工作、毕业论文甚至是最后的补考重修,一股脑地涌到赵怀才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活中。面对即将进入的前途未卜的社会与即将离开的校园的温床,刚刚经历过那些痛苦的他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面试室的门被关上,又重新被打开,赵怀才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在心里想好的回答,就像一次又一次地把复印好的简历交上去一样,机械而枯燥,他觉得那些都是骗人的鬼话,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对别人说谎,这还是第一次。他突然想到已经夭折的《钢的门》,自己亲手销毁了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意的心血,放弃了十几年的梦想,他有些后悔。
走出就业中心,校园广播里突然响起一首英文歌,熟悉的调子让他一下就听出了这首歌的名字:《Dance Monkey》。不知为何,每次听到这首音律欢快的歌,他总想到自己的境遇,自己就像这一只被人强迫跳舞的猴子一样,乐土只存在于幻想中,无奈的身不由己才是真真切切被体会着的生活。
日复一日,赵怀才重复着这样对他来说枯燥无聊的日子,他就像一支快要渴死的花,迫切需要一点生活上的滋润。
对于一个正在挨饿的人来说,他受饿的痛苦愈深重,对于食物的需求愈强烈,这个道理在赵怀才身上似乎也行得通,在应聘参加面试的这一个月里,求职的受挫与爱情的失败使他想要证明自己的欲望愈来愈强烈;他对于人生道路的追求,对于写作的执着再也不能遏制现实生活对赵怀才的束缚。
赵怀才再也忍不住了,他一路跑回出租屋,打开电脑,他决定写出比上一部《钢的门》更加倾注自己心血的作品来。这一回他觉得对于写作不能再索求什么名声与利益,他只想表达出自己来,在这个坚硬的残酷世界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写作了。
怀才近一个月来积攒的情感在键盘上爆发了,他在荧幕上敲出来这部作品的第一句话:“生活与我之间有一道钢做的大门,它一直紧闭,以至于使我望不到生活的那一头。”
8
三月的凌晨里,太阳比以前出来的更早,五点钟时分,赵怀才关好电脑,穿上已经一周没有洗的运动衣,走出家门来,就在他刚刚锁好门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是王若君发来的消息。
“兄弟,最近还好吗?许久没见了,中午十二点,珠江路老地方见,有点事要跟你说。”
中午十一点前,怀才早早地搭上地铁,当他从地铁B出口走出来时,就远远地看见站在路对面A出口的王若君在与一名女人有说有笑地交谈着,不时地作出亲昵的举动。怀才总觉得那个女人有些像他曾经的女友,随着距离渐渐缩短,近视眼镜中映出来的一幕使他的心理防线彻彻底底被击垮,他逃走了,与王若君相处了三年,怀才很容易就能明白他的意思。
这突如其来的当头一棒使他真真正正地成为了孤身一人,借以御寒的暖衣被生活强行剥落,他现在俨然赤裸裸地站在生命的冬天里。
怀才没有掉眼泪,他搭上回家的地铁,一路上想了很多,包括他的彻彻底底失败的爱情与友情,他的彻彻底底失败的人生之路,以及像他尚未出生的孩子一样前途未卜的《钢的门》。他曾经对生活的一切一切幻想与期待此时此刻在现实中幻灭,他现在只想回家,逃入精神世界,继续他的写作。
他在《钢的门》中这样写道:
“某个时间之前,我有许多奢望,我想吃,想爱,甚至妄想踹开生活给我们设下的重重障碍,我觉得自己会一直就那样一直沿着生活的铁轨一路顺风地生猛下去。但在那个时代过去之后,我才渐渐发现,活着就是个渐渐受压,慢慢老去的过程。需要承受的事情愈来愈多,奢望一天天被掩盖下去。见识到了人性,迫不得已地慢慢沉沦,直到死掉。
钢的门的另一端是片泥潭路,它会像耗死一只耕牛一样地慢慢耗死一个人,然后又利用这个死去的人耗死其它人,可人们只觉得它不朽。”
9
过了几天,王若君还没有收到赵怀才的消息。他猜赵怀才一定是去过了珠江路的老地方,而且看到了自己为他设的局,他这样想着,心中不禁涌出了一丝愧意,自从与女友相爱,他一直觉得他这一行为有些对不住不离不弃地与他相处了近三年的兄弟赵怀才,他决定要为怀才做些什么,这为了怀才的前途,也算是自己的一次救赎。
王若君提了一袋水果,来到赵怀才的出租屋。他的手从衣袋里伸出来,它悬在门前,停留了几秒,这几秒钟里,王若君的大脑飞快地运转着,他想过逃走,他不愿就这么结束自己与怀才的友情,使怀才陷入孤立的境遇中,但是在他心里,更不愿让怀才的前途陷入黑暗与绝望中。又隔了几秒,他终于敲响了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赵怀才的黑眼圈使王若君陷入更深的自责与负罪感中,他走进这不足六平方米的小出租屋里,深深吸了一口气。
“哎呀哎呀,怀才兄,脸不怎么干净呀,瞧这黑眼圈,最近可是没好好睡吧?”
赵怀才没有出声,只是在一旁默默地喝着茶。王若君看着他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于是继续补刀:“最近和女朋友谈写作,她可是真的有才啊,文化馆那些作家可以和她对面玩玩的。”怀才强忍住泪水,王若君继续:“话说,怀才兄,你找好工作了吗?我现在跟一家出版社签约了,有需要可以找我,我推荐你一下啊?”
怀才的痛点似乎被戳到了,他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情绪,他要爆发了:“你这条偷腥的狗,你配不上她,快给我滚出去!”
若君觉得时机似乎已经成熟,他是时候给怀才最后的痛击了,他要强行将赵怀才推入生活的正轨中:“你这没用的垃圾,女朋友被我抢了吧,哈哈哈,人没用还不思进取,不过这也没办法,哈哈,世界可真是残酷啊。”
王若君被打了一拳,他逃出怀才的小屋,眼泪与鼻血止不住地流,连着他的背包与水果,都被怀才扔出来了。
10
王若君的想法应验了。
怀才一夜没睡,他一遍遍地想着王若君的讥讽与嘲笑,他开始痛恨自己的无能,因为自己的不思进取,导致他生命中两个重要的人弃他而去,自己也落得如此地步,他恨,恨极了,恨到无法描述。
第二天天还没亮,赵怀才就早早地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脑,他对于自我实现的欲望被重新点燃,他要写,这是他最擅长的东西,他要在写作这条路上走下去,即使等待他的只是前方为他准备的一堵厚障壁。
日思夜想,他把这几个月以来的所有见闻、经历、感受都混在自己的血与汗中,在荧幕上一个一个,一滴一滴地码出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钢的门》又获新生。
他在《钢的门》的最后写道:“生活为我们准备了一扇紧闭的如钢般坚固的门,不是为了挡住我们的去路,而是为了等我们一脚踹开它,为自己打开一个新的天地。”
11
一辆轻型摩托停在珠江路地铁A出口的人行道上,车上载满了书,一摞摞用绳子捆扎好,车篮子里,车后座上,脚踏板上也放了一摞。一名青年倚在旁边的路灯杆子上,看着行人一个个头也不回地从他的面前走过。
每次路过珠江路,我总会看见他和他的摩托。
“要买一本吗?这是我写的,欢迎支持。”青年看见我走近,抬起头来,原本隐藏在头发下的眼睛仿佛镀了一层闪亮的金色,从长长的刘海下探出来。
“你写的?真厉害啊。”
“自费印刷的,十元一本”青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谢谢支持。”
我拿出一本书,第一页印着很显眼的大字《钢的门》,没有作者的生平简介,也没有获奖记录,作者名像树下的这名青年一样孤零零,它被印在书名下,油印的几个字细小得可以立刻被抹去似的。我打量着青年,他的打扮没那么讲究,一双旧旅游鞋,裤子和上衣也有些破旧的意味。只是一双眼睛没那么应景,它们总是闪亮亮地对着人笑,好像会说话似的。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十元钞票,递给他。
“谢谢支持。”他一共说了三次“谢谢支持”。
“我有多久没那样笑过了。”,离开珠江路地铁口,那名青年的笑眼总回荡在眼前,我总有些莫名的伤感,它仿佛牵连着我不愿回首的过去,一直在延伸,似乎伸向未知的未来的定数。
12
我从头到尾看了这本书,文采并不好,立意也很浅显,情绪过于满溢以至于忽略了技巧。现在它早已不知被我扔到了哪里,然而那名青年却被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有句话说:“感同身受,才能记忆深刻。”那个在摩托车上流浪的书店,以及离开地铁口时莫名的伤感,确确实实触碰到了我那根不愿及的心弦。
生而为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个尚未实现的想法,将它说是理想也不是不可以。有的人一路撞到南墙上,落得一生无悔;有的人挖到一半就放弃了,半途而废,无功而返;或许还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朝三暮四,一事无成。想来,那名青年,似乎放弃了后两个可以全身而退的选项里,选择了撞上南墙这个玉石俱焚的选项。
梦想的大门是坚硬的,这注定了实现它的过程是一次孤独难熬充满歧路的流浪。
13
我躺在家乡的黑夜里,珠江路这时候大概是灯火通明的,不知那名青年是否还在那里,他的书卖完了没有?
14
来,踹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