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通俗话,谁就是教育家。
——叶圣陶
他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三个月里,我看了下,我们俩的聊天记录仅限于当初的添加,朋友圈里也仅仅是日常的转发,从当初在吴虹校长的指挥部里第一次网络沟通开始,我的直觉是他是一个一直在思考着企业家,仅此而已!
这一期节目,我一直不停地在来回暂停,回放,因为艰难的思考,我在思考,是什么力量和能力让张良老师从高中物理老师到媒体人,三年从业经验就可以写出《改革总动员,摸着“地雷”》这样震撼的报道,并在南风窗杂志发表,十年后开始采访汶川地震幸存者,三年写出了《汶川地震168小时》的纪实作品。再到创办实体的学校,一直到现在的教育技术科技产业。
我们也在想,但是我们仅仅是想,面对未来新的挑战,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无论是职业还是生活。张良老师不仅在说,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变化了,我们应该提前感知未来,对世界巨大性的震荡和结构提前预测,而且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不,是对世界的责任,披荆斩棘的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回归教育——创办一群让学生幸福的学校。
于是,2013年泉源高中成立了。看看教育创新的可以达到的最远的边界,对教育体系,课程,教学法,教育组织,教育技术的支持做一些深度的实践。这个学校是移动的,在福建的古村落里,在贵州山区里,他在真正的实践“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这些孩子的眼界被真正的打开了,学习的意义和动力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在想,我们经常对教学设计,情境教学,评价体系的开展等等进行深度研究,以保证深度教学的开展,看似都在为深度学习做好任何准备,但是哪里有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更有效果的方式呢? 叶圣陶说:谁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通俗话,谁就是教育家。这里我想张良老师可以称为教育家,不仅有情怀,还有理念!
他在总结专题式学习的时候说:不仅仅是老师单独讲,学生去听,而是把国家的教材做好统编,将122本高中教材拆分成26个主题模块,这才是真正的用教材教啊!
他讲到一件事,教科书买回来之后,让学生自己把书拆开,一起确定主题,将学科之间相互建立关系。我也会经常告诉我们老师,用教材教,但是我只是局限在学科内的整合,张老师却把视野打开到各个学科中!
当泉源高中的孩子们走出国门,无比适应各个国家的学习生活的时候,张老师又在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做最幸福的学生呢?
于是2015年,他创办了爱卡的米,他要用强大的资源与工具的支持,让美好的教育理念持久和深入落地。通过爱米助教,形成老师的教学价值链,思考技术和人在教育上的深度融合。这些做法不是张良老师凭借自己深厚的理论认知想象的,而是一次又一次深入到学校中摸索出来的。渊博的知识和艰难的实践,构建了撑起未来学校的支柱——课程、教学、组织、环境!
不是因为责任,谁能跳出一次又一次舒适区,打开一个全新的环境呢?张良老师如此,正因为他的一次又一次艰难的选择,才有了我们能看到的未来学校和未来教育的模样!
当吴校长在最后用“我是谁,我一生的使命是什么”来访谈张老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不停的探索。并且在不停的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做教育,让更多的老师一起做教育创新的实验!
是的,用自己此生的经历和追求去改变教育,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我也想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