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室像家一样温暖,那么教室里的老师一定在用醇厚的爱滋养着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
最近,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原来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这么温暖和亲近。
最浪漫的事莫过于——我爱的人也爱着我。
李镇西老师就走着这样浪漫的教育——他爱的学生也深深地爱着他。
一,对爱心与教育的理解
有爱心的教育,首先就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没有爱心的教育能教育出来什么样的学生?结果可想而知。李镇西老师的爱心并不仅仅对优等生付出,他把爱心洒向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需要特别关注误入歧途的学生。
万同有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社会上的小青年又不间断地联系他,他自己也没有定性,一个这样的孩子呈现在李镇西老师面前,李镇西老师并没有因为万同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和堕落而放弃他,没有李镇西老师长达几年的不离不弃,谁能想到有一天穿着一身威武军装的万同出现在李镇西老师面前?
我以为陋习很多的万同在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下,顶多成年以后对社会无害,哪怕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足够证明了曾经对他教育的力量。而万同,偏偏成为一个最可爱的士兵,对万同这位保卫祖国的士兵起敬的同时,也被教育的力量深深折服。
李镇西对万同的不离不弃,包含了多少让我们肃然起敬的“爱心”?啊!
爱心教育,也需要我们装满童心前行。
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拥有纯真的童心和真诚的爱心,让班主任工作充满活力和浪漫的气息。
李镇西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灵健康,他根据学生的青春期特点,有针对性、计划性的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卫生的保健、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健康的度过青春期顺利的完成“人的第二次诞生”。
二,学习李镇西老师更细腻的教育随笔
1.书信沟通,让心灵更贴近。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随笔,有相当一部分是以书信的形式存在。
书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更容易打开心扉,向彼此倾诉心里话,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心灵距离。
2用教育随笔持续跟进一个学生的表现。
平日写随笔,我多侧重某个学生的某件事。
李镇西老师的随笔更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进步,学生们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而是呈螺旋上升的状态。持续对一个学生记录,更能体现出教育的影响和价值。随笔记录的内容也许是一天,也许要多年,也许还会记录一生。
唯有拥有了爱心,教育才会富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