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所感
郝老师对三年级语文课《七颗钻石》评课时谈的几个观点:
1,能否提出有价值的“大问题”决定一堂课的高度。好的“大问题”能打破学生原有认知,激发探索兴趣,统领整堂课。
2,不读文学理论书籍,很难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3,为什么整堂课牵着学生走,不敢放手?因为没有独立解读文本,对学生认知不了解。
4,课堂教学的出路根本上不是方法论,而是本体论:你是谁,你将到哪儿去。
5、文本解读,贵在寻找差异性,而不是同一性。仅仅把文章主题理解为爱心是不够的,一个单元中,《七颗钻石》《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妈妈的账单》,主题都是爱心。《七颗钻石》中“爱心”的独特性是什么?这是课堂训练阅读能力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点解决不了,学生就缺乏真正的“思”。
我设计了一个大问题:“只是普通的给别人(动物)喝水,为什么会产生一连串奇迹?”这是一个陷阱题。课堂上要带着学生在“普通”二字上探究出“不普通”。
我的反思:每次课堂上我都感觉很乱,不敢放手让孩子们去思考,总是从学生的身上找原因,并没有仔细想过自己的问题。一节课是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如果把它当做一个任务去完成,多少会感到有些负担,这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那么我们要如何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呢?那就需要老师有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能力。首先作为老师,我们要有学习的本领。能够深入地进行文本解读,是一个语文老师必备的能力。学好这项能力必须有强大的理论支撑,那么我们首先要做一个乐读书的老师,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当我们具备了独立的文本解读能力的时候,之前的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当务之急就是用利用书籍提高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的支撑我想我们会走得更远。感谢郝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