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来盼去,我们的传统农历新年马上就要到了,各位小伙伴,年货就绪了吗?心情就绪了吗?人民币。。就绪了吗?
腊月底,返乡潮来临,火车车厢里面拥挤得像是一笼笼包子,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穿军大衣的,穿着时髦涂口红的,坐着的躺着的。列车作为公共空间,成为一个大熔炉,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搭配上列车员的“花生瓜子火腿肠,啤酒饮料矿泉水”的吆喝声,年味在快速倒退的风景中渐渐袭来…
上学时的我,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像大多数人一样,到了年根,只觉得应该回家,有说不出来的原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的时候往外走,回家过年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为什么呢?
第一、是通讯科技的发展。
包括手机、平板在内的电子设备,给了我们更多的途径来远程联系,比起以前的写信,它更快捷,而且图文并茂,比起古代的游子思乡,戍边军人思亲,要幸福得多。可以说,通讯科技的发展,让当代人“想家”的可能性降低,任何人,随时随地,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与家人联系。所以,通讯科技,为“离家过年”提供了精神上的后备保障。
第二、是内在需求的变化。
在我小学的时候,去大多数的亲戚家主要靠步行,偶尔能蹭上个农用车,你在路边挥一挥手,“师傅捎一段吧”,便上了车。农用车很少有带驾驶室的,基本都是驾驶位,没有顶棚,前面坐不下,我们就坐在后面拉货车斗里面,很像《速度与激情》里,保罗沃克他们站在四轮车上风风火火追火车时的姿态。
因为交通不发达,见面成本高,见面的日子就显得特别珍贵,大人聚在一起斗地主,打麻将,我们就在旁边瞎乐呵,吃东西,放炮,不亦乐乎。然后我们这一代就长大了,我们需要上学、结婚、房子、车子,父母也发现他们的财力支撑不起现在年轻人的主流梦想。于是,过年的麻将少了,外出打工多了,心理压力也增加了。我们这一代逐渐结婚生子,新的关系在冲击原先堂兄弟表姐妹的关系,新的关系形成了。
“今年就不回家过年了,领导不让走,过年缺人手,再说离家这么远,回家一次路费要好几百呢!”
“你爸牙疼,只能吃止痛药,过年回不去,等开了春需要回家办事儿的时候回家一起弄了吧!”
内心的需求动摇了以前的传统思维,凭借的淳朴的劳动者性格,也能够走出山村。可能出乎你们的意料,我的父母以及我的三个姑姑都在遥远的江苏打工,生活的压力让50多岁的人都做出了新的生活选择。
第三、年轻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对于年轻人来说,凭借一部手机,基本出行无忧。而越来越多的父母,也更加开明,愿意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在假期实践、旅游等等。带着一身朝气,探索新的世界,有收获便是年。
此刻的我,还在公司宿舍。没错,春节我要值班。在初五初六的日子,我会走亲访友,聊聊天,叙叙旧,这就是我的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