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接访过一个闹离婚的个案,男方出轨要离婚,女方自结婚后就做全职家庭主妇,接连生了三个小孩。因为婚后一直做家庭主妇,几乎和社会脱节。不能接受离婚的事实,哪怕忍受老公继续出轨,也不想走出离婚这一步。
从第一次接触这位来访者,就发现她的问题还不在于是否接受现状,离婚后如何生活。而是她在诉说和老公的离婚拉锯战中,她的情绪状态。只要提到她老公或者其家人,这位来访者整个人是完全崩溃的。根本不能接受现实,不停追问别人为什么要对待她这样。自己辛辛苦苦帮他养三个孩子,他怎么还不知足,还要出轨。
出轨就算了,还要离婚。以后的几次咨询,来访者只要谈及离婚的事情,就会变成祥林嫂一样,不断重复。然后试图从咨询师的口中来确认老公对自己还有没有感情,怎么样才可以不离婚。
从这个个案中,令我发现到,在婚前没有找到自我的人,冒冒然进入婚姻,带来的后果有多糟糕。女方完全象惊弓之鸟,婚后以老公为天,象棵藤蔓一样紧紧缠绕着老公,一旦要失去,她的整个世界都坍塌了。
在诉说的过程,每次提到老公和他家人的事情,女方几乎是歇斯底里的,浑身发抖,难以自控。这样的情绪状态,不仅是和老公,和其他人恐怕也难有一个顺畅的沟通。细问之下,果然,来访者平时在和自己家人、孩子交流时,只要有冲突,她就无法做到心平气和,情绪很容易就激动起来。只要对方说她哪里做的不对,她就很容易想要反驳,然后情绪失控。
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因为是血亲,吵完架之后亲人会原谅你。和另一半如果一直还是这样的沟通相处模式,就纯粹是一种情感上的消耗。本来嘛,婚姻中的二个人,原本是陌生人,因为产生了感情才组成一个小家庭。想要家庭之舟走得平稳,是需要维护和经营的。这种关系看似稳定,其实也脆弱。
婚姻关系里,如果有任何一方,总是情绪化,另一半就算再爱你,也有不堪重负的一天。充满情绪化的交流和沟通,就是在不断透支对彼此的爱意。总是不能控制住自己情绪的人,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个情绪的黑洞,丢给别人的总是失控、崩溃。
如果二个人在一起,不能开心快乐,何必非要捆绑在一处。经常遭受情绪暴力的那一方,难免会想要逃跑。人的潜意识总是想寻找和靠近那些令自己开心的人与事,能被其他人吸引就不奇怪了。
想起我自己年少轻狂的时候,仗着性别优势,年青貌美,作天作地,男友都无限包容。那时的我,也是极其情绪化的,以致于当时的男友总嘲笑我是双重人格,对人好起来,好到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对人糟起来,恨不能自己去撞墙。
年少时的爱情,总是热烈又义无反顾。就连起伏不定的情绪化里,都是爱对方的证明。最终,这份爱情还是被自己作没了。
当然了,这都是多年以后,回朔往事对过去的自省。得到与失去,从来不曾后悔过。有时也会想,是不是青春年少时,花光了所有力气去爱,也曾被无限包容宠爱成小公主,所以才把爱情的福气一次性用光。
等到有一天,终于长成大人模样。曾经的那种不顾一切,热烈勇敢却好象消失了。我终于也变成了一个成熟理智的人,一个大事当前不动声色的人,一个明知道没结果没可能就直接寻别的出路的人。一个所谓的成年人。
就象刘若英在《后来》里唱的那样,“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如今的我,很少情绪化,经常面带笑容,却好象也爱不起了。
写到这里,好象有点伤感。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情绪化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优点。在年少时,因为我们有资本有时间,经得起折腾,这沉没成本我们尚可浪费得起。作为一个成年人,经历和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能掌控住自己的情绪,理性理智地与他人沟通交流,才是靠谱的表现。生气也好,情绪化也罢,从来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愿我们都能活成心平气和,岁月静好的样子,没有什么沟沟坎坎是垮不过去的。人生艰难,就算不能天天都开心,至少,做一个可以掌控自己情绪的人,活出一个体面、好看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