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三天,是代表“艺术、美和优雅”的黄星星波符。从这个波符开始,蜕变营的规则变成了自己设计任务、自我监督与鞭策完成情况。这真是一个刺激的全新的开始。
我发现,只要在开始的时候能够理性的对待,那么结束的时候就不会有所谓的失落或者失望等存在,整个过程就是如是这般的呈现了,也许正是一种必然。
从设计任务的角度而言,我认为“基础任务”、“可选任务”、“奖惩任务”和“特色任务”这四个版块的设计没有问题,在接下来的“红龙”波符里我会将它们继续下去,只是“特色任务”的项目会有所变化,因为这个任务与当次的波符能量特点有着比较紧密的链接,会根据当次波符的特点做相应的设计。
从任务完成的角度来看,任务表格的呈现一目了然。
其中“每日打卡”和“当日总结”的完成率是100%,说明这两个任务的完成没有问题;“悦读时间”和“修身锻炼”的完成率约是77%,说明这两项已经成为每日修行的重心。
“持咒念佛”的完成率大约62%,这一项由于设计了扣分机制,所以对于总分的影响最大,可见依然是需要被加强的一项。
“持诵《普贤菩萨行愿品》”的完成情况约为38%,不尽如人意。这里有一个原因在于,持咒念佛可以利用如在步行中、在飞行途中等零碎时间进行,而《普贤菩萨行愿品》需要在手机上阅读,所以可完成的场合不是很灵活,相比之下会有较大的落差。然而无论如何,这是需要改进的一项。
两个“特色任务”是我专为黄星星波符设计的,所以全部完成是在情理之中。
“觉性书写”和“当日涂鸦”的完成情况一样,但不同的是,后者是我用来激励自己的,而前者是我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一个项目,结果13天中只写了两篇觉性书写,这个数字令我感到惊诧。究其原因,大概有三点,第一是懒惰;第二在于有几天在外出旅行的状态中,体力超支有点儿严重,书写就荒废了;第三个原因跟打坐有关,这个波符中打坐的次数屈指可数,少了很多独处、梳理自己的时间,结果对于自我的觉察和整理就不像以前那么敏锐了。“觉性书写”这个任务在“红龙”波符中的完成情况需要被改善。
“录读经典”也是本着自我激励的目的设计的,不过前几天录制了一次之后由于被官方限制公布且删除而受到了挫败感,一时没有再继续进行下去。关于这个部分至今我还没有很明确的思路,虽然事后去了解了其他的录播平台,但也许是用惯了的缘故,也许是这个平台的操作性的确更方便的缘故,暂时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可以替代它的空间。这项任务目前处于搁置状态。
“读书笔记”和“日抄一经”的完成率是零。这两项都属于“可选任务”,所以零完成率仍然在可接纳度中。不过,因为以前几乎每天一篇“读书笔记”,简书上的文章字数与日俱增,最近明显增长幅度有所回落。这个对比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坏与好,只能说各有利弊。以前在每天必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者心得的要求下,当思绪无法如泉水般喷涌时就需要下些功夫了,这时会有一种“被逼迫”的感觉;现在没有了这样的压力,的确轻松自在,然而或许也因此流失了一些“逼自己去思考”的机会。不过,总体而言,我还是喜欢现在这样“自然流露”的状态,不是不写,是还没有到想写的时候。
“奖惩任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个任务有奖励、惩罚和正常完成等三种结果,“奖励”完成了6次,“正常”完成了3次,“惩罚”共计4次。从这三个数字看来,应该说“基本上可以达到设计目标”。对我而言,这是一个使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的工具,继续保持。
从完成该十三天任务的感受而言,我最深的感悟就是:自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代表着没有束缚,同时也意味着要有很强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其实这种状态正是契合了我生活的状态,生活的内容自己安排,是精进、是懈怠、是勤奋、是懒散,自己做主,结果自负。从本质上而言,这与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无论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或道路,最终都要自己负责。不过,自我设计任务的优势在于,它与自己的情况更贴合,量身定制自己的修行功课,事半功倍。我想,这样的方式更适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