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被指责是一种常态,今天就用教练技术和心理学两种方式来探索下这个话题,希望能找出面对指责的办法。
举个工作中的话题:领导指责我,我很不开心。
用教练技术的方式,用换框法突破限制性信念,即看到领导指责这件事对我们的好处,进而破除“领导指责我,我很不开心”这样的限制性信念。
教练提问:“有没有一个可能性,领导指责你,你却很开心?
客户回答:“那咋可能,他指责我,我不可能开心。”
教练继续提问:“假如真的有一种可能性,领导指责你,你却很开心,因为你看到了领导指责这件事背后对你的好处,那会是什么呢?”
客户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可能会回答:“领导的指责,会让我工作更加细心,高标准高要求也会提升自己的能力等等。”
甚至有些有觉察的客户还会主动说:“确实是我的工作标准不够高,才会让领导指责。”
但是,人的大脑是分为情绪脑和思维脑,在面对领导指责的那个瞬间,我们更倾向于启用情绪脑而关闭思维脑,通常,我们会有以下4种应对方式:
A.忍。安慰自己算了吧,别计较,可是心里不爽。
B.怼。也指责对方,当仁不让。
C.解释。我不是你说的那样,你要相信我。
D.离开。既然你不喜欢我,我还留着干嘛?
这里重点说下第四点,不喜欢就离开,虽然是一种洒脱,然而不是谁都换得起。在这段关系里,你虽然受够了被指责,但还是无法舍弃掉。可能是对于未来的恐惧,可能是出于面子,可能是出于对收入或者同事的留恋。
再深层次思考下,发现指责本身就是在说:你不好,我不接纳你。
而被指责的人是否起反应,取决于你会不会被他的“我不接纳你”所伤害到。一旦被伤害到了,人就要启动自我保护应对机制了:
忍。避免激怒你,让你更不接纳我。
怼。让你闭嘴,防止你更不接纳我。
解释。让你改变观点,继续接纳我。
离开。我去找能够接纳我的人。
这些策略都是为了更好的让自己能够被接纳。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几岁了?你为什么一定要别人接纳你呢?
当你被指责而感觉到受伤的时候,你只需要问自己4个问题:
1)我对他的期待是什么呢?
2)我需要他接纳现在的我吗?
3)我现在几岁了?
4)我为什么那么需要他的接纳?
这4个问题,会帮你有一点现实感,帮助你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并放弃一部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接纳。被接纳,是人类作为群居动物,归属于社会的共通的心理需求。
这个需求无可厚非,但是你要知道:
你不必被所有人都接纳。
更不必所有时候都被接纳。
有的人是有时候接纳你,有时候不接纳你。有的人是有些事上接纳你,有些事上不接纳你。有的人是所有事所有时候都不接纳你。唯独没有一个人所有时候所有事都接纳你。
所以无论你跟谁相处,不被接纳都是一种必然。不接纳你还憋着不说,这个对别人来说更难。因此被指责,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对你来说亦然。你也不必强迫自己每时每刻都接纳别人,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必勉强自己喜欢,更不必所有时候都要忍着。
当你知道“人是可以不必所有时候都接纳他人的”,你就开始允许自己有时候不接纳别人了,你也就开始允许有的时候别人不接纳你了。
其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以做到所有时候所有事情都接纳你,那就是你自己。
你知道接纳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画面吗?
就是:对啊,我就是这样的人呀,我就是这样的呀,我就是有小毛病呀……
然后这时候你发现别人指责你什么,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你接纳了自己,就没那么需要他接纳你了。这时候你选择什么样的应对方式,也是一样了。
这个不是怼回去,因为它不以改变对方为目的。而是:我做不做我自己是我的事,而你喜不喜欢是你的事。这是界限。
当然,这个界限也是有代价的。在一个大家都没那么接纳自己的圈子里,你非常接纳自己,注定要显得另类或被排挤。
最后用“凡事有三”的理论来看回工作,每个工作都会有三个阶段:喜欢,平淡,不喜欢。那在职场中的人不能一到“不喜欢”的阶段就离开,这样永远都学不会如何去面对,只有这三个阶段一轮一轮走,走过几轮之后,才会面对和处理,也才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