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都看了,《人类简史》写得更好,更值得看。
个人认为写得很精彩的三章是第十六,十七,十八章《资本主义的教条》《工业的巨轮》《一场永远的革命》,
《资本主义的教条》写得最精彩,让人醍醐灌顶。其中这个例子太精辟了,
“有一位精打细算的金融家A先生,在加州开了一家银行。
另外有一个建筑承包商B先生,才刚完成一件大案子,赚到了100万美元的现金。他把这笔现金存进了A先生的银行。于是,这家银行目前拥有了100万美元现金的资金。
这时,有一位经验丰富但资金不足的面包师傅C小姐,觉得她看到了一个大好的商机:这个城市还没有一个真正好的面包店。只不过,她自己的钱还不足以买到全套需要的设备,像是工业烤箱、水槽、刀、锅碗瓢盆之类。于是,她到银行向A先生提出商业计划,说服他这项计划值得投资。A先生于是就用转账的方式,将100万美元的贷款转到C小姐的银行账户,账面上她就有了100万。
接着,C小姐请承包商B先生来盖她的面包店,价格刚好又是100万美元。
等到她写了支票给B先生,B先生又拿去存在A先生的银行里了。
所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没错,200万美元。
然而,银行的保险库里实际上到底有多少钱?也没错,100万美元。
而且,还不光只是这样。就像一般常见的情形,B先生这位承包商在两个月之后告诉C小姐,因为某些无法预期的问题和费用,面包店的建筑费用得涨到200万美元。虽然C小姐非常不高兴,但动工到一半,已经无法喊停了。于是她只好再次到银行,又说服了A先生再贷给她100万。
于是,A先生又另外转了100万美元到她的账户里。而她也再将钱转到了承包商B先生的账户。
这样一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已经来到300万美元了。
但银行里实际上呢?其实一直就只有100万美元。而且事实上,这100万现金从来就没有出过银行。
根据目前的美国银行法,这种作业还可以再重复7次。所以,就算银行的保险库从头到尾就只有100万美元,但这位承包商的户头最后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银行每次真正持有1元的时候,就能够放款10元;换句话说,也代表我们银行户头上看到的那些金钱,有超过九成其实只是数字,而没有实体的硬币或钞票”
解释了经济出现泡沫的必然性,经济泡沫的出现正是对于未来的期许。一些较小的泡沫,可以通过面包店主的勤勉努力,让这些泡沫无中生有,真正变成财富;而一些大的经济泡沫,则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无中生有地转化为财富。
《资本主义的教条》这部分内容在《黑客与画家》里也有提到,都在讲述一个事实,世界的财富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财富确实是可以无中生有的,财富的总量是可以增加的。
资本主义之前经济模型,创业者的困境:
没有钱 ==> 没有承包商 ==> 没有面包店 ==> 没有面包 ==> 没有财富增长 ==> 没有钱
资本主义之前的经济观,认为世界的财富是一个不会增长的大饼,你拿的多了,其他人必然拿的少了,宗教上都认为商人有罪过,死后不能进天堂。
人类花了大概500年,才走出这种困境,发展出资本主义,带来全新的经济模型。
对未来的信任 ==> 信用 ==> 支付给承包商 ==> 新的面包店 ==> 能够偿还贷款的面包 ==> 对未来的信任
对未来的信任就是经济的泡沫。这种泡沫又必须存在,这样才能激活这个循环。这个循环在当今世界,一刻不停地运作着,催生出大量无中生有的财富。
资本主义确实是一个大进步,从根本上变革了人类的生活,经济上飞跃的进步。
中国两千年历史的王朝更替,都只是换换老板而已,而资本主义可以打破王朝更替的循环,从根本上变革。
财富为什么可以无中生有?举个例子,假设,可控核聚变技术已经成熟,全面商用化,平民化,海量能源就可以从海水中提取,这部分多出的海量能源,就可以拿来干很多事情,比如用这些能源把水从外太空运到火星,把各种物资从地球或者外太空运到火星,改善火星的生态环境,让火星成为第二个地球,财富就这样通过科学技术无中生有了。而对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前期的海量资源投入,就是对未来的期许,经济的泡沫。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掌握,可以说人类的又一次飞跃,全面进入太空时代,社会制度,经济,人的思想都会被深刻而本质的改变。太空中有无尽的资源待开采,需要一批又一批具有冒险精神,拓荒精神的人才去开采开拓,类似于美国的西进运动,但规模更庞大,影响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