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故事。一朋友喜欢上课程,各种各样的,只要有机会一定不会错过。多年下来,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讲座和各种学习机会,她讲起来头头是道。听的人往往也会赞叹她太爱学习,膜拜都来不及,她也很自豪地享受这样的赞美。
最开始我也比较喜欢和她打交道,听她讲她的学习经历,也会就某个观点互相探讨,从她对问题的看法中发现其不仅爱学习,还心胸宽广,是个优秀的女子。直到有一天开始听到她说别人的小话,事情的起承转合,前因后果,如何气愤,如何心塞。
在我看来,那些都算小事,不值一提,却成了她的心魔。我这样说并非想要显示我比她会想,相反,通过观察她对不同事情的态度,令我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学习了那么多课程,却还是一遇到事情就容易有受害者心理呢?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却还是玻璃心,一碰就碎呢?
这是个有趣的反问。回归到问题的本源,我们学习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能在和别人聊天时有炫耀的资本,谈资,还是最终内化到个人身上,成为自己的血与骨?听了那么多道理,最终却不能帮助自己寻找到定见,那这些知识又学来何用呢?
再讲一个故事,很久之前玩的不同圈子里有一位阿姨,年龄在五十奔六的档口上。照理说,这个年纪的人,什么风浪没见过。本该修炼到一定程度,我理解的程度就是没什么人没什么事能轻易触动她的神经,和我们这帮小屁孩比,很多事在她眼里早已云淡风轻了吧。
可她偏不,什么事都想一争长短,随便一件小事都能触动她敏感的神经,所以总是不开心,总能听到她对各种人与事的抱怨、不甘心,负面情绪爆棚。本应活得优雅娴静的年纪,却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争强好胜以及玻璃心。
看着她总能让我假想自己的老年,在内心里说我的老年一定不要活成这样,不新增智慧,反而生出更多无明,虚长了许多年纪。
我始终认为,人生中处处都在学习。如果花了时间,又花了钱获得的知识,更应该把它的道理融入生命中,去践行,去体验。真正能触动到我们的,多半是对我们有帮助的,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或者之前没想到的,想不通的,因为学习了它,从而对思维产生了触动。学过的道理,不运用到生活中,不和自己的行动融合起来,你怎么去评价你的学习成果呢?
就象我们学习心理学的人一样,看了那么多书,读了那么多理论,遇到事情的处理方式依然和以前一样,没有打开自己的视野,也没有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那不是和古代赵括一样,只知道纸上谈兵吗?学习心理学,先医自己,再医他人。自己这一块还没搞清楚呢,谈何理别人?基本是扯淡。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S君写的务虚和务实者的系列文章,给我较大感触。从事这么多年技术类工作,我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务实者。想要做一个务实者,就不能仅仅把理论停留在表面上,泛泛地了解或者以为自己听了就是懂了。
把道理放入日常行动中,不仅是关注表象,更要关注内在,一边践行,一边观察自己的感受,前后的心理变化、行动变化。人生真的是一场修行,总在细微处见真章,如果你正在这么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