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用值–换值(什么是用值和换值?参考价值)
举个例子,假若一个苹果的市价是2元,你买5个。第5个的边际最高用值当然也是2元,否则你会多买一点或少买一点。这第5个的消费者盈余是0。然而,第一个苹果你愿意出10元,第二个是8元,第三个是6元,第四个是4元,第五个才是2元。你每个须付之价只是2元。这样,你的消费者盈余是8元(10-2)、6元(8-2)、4元(6-2)、2元(4-2)、0元(2-2),加起来是20元。
对你来说,五个苹果最高用值是30元(10+8+6+4+2),总换值10元(2✘5),消费者盈余20元(8+6+4+2+0)。
我们总说卖的要比买的精,精在哪里?看看商家如何榨取我们的消费者盈余的。
假设我是唯一的出售者,我也知道五个苹果你最高原意支付30元,我要赚你的20元的盈余,有三种办法:
①第一个苹果我收你10元,第二个8元,第三个7元,以此类推。这样你买五个苹果要花30元而不是10元,我榨取了你的20元的消费者盈余。这个方法最为困难,因为我不知道你在我这里买的是第几个,所以不好调整价格。这招不行,那请看第二个方法。
②每个苹果就收2元,但需要先交20的入场费。苹果我不赚你钱了,靠这入场费榨取你的消费者盈余。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公园的门票也类似于这个入场费,公园里面的项目还需要再交钱。
③这个方法不收取入场费,每个苹果6元,但是必须五个一起买,不然不卖。现实中的健身房的收费常常采取这种方法,年卡或者次卡就是这么个意思。
②和③方法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全部或者零”这个思维,要不一次性的榨取全部的消费者盈余,要不一点也不榨取。一般来说,销售者所提供的商品都是经济物品,也就是多胜于少的,我们都会有点需求,就拿苹果来说,我们多多少少都需要一点,但是我需要两个就可以了,销售者偏偏五个一起卖,我想得到两个就必须买五个。在一个也没得到前,苹果的用值很高,我会认为销售者卖的还算便宜(用值>换值),但是我会忽略到我的需求就是两个苹果,过了两个苹果之后用值<换值,苹果已经不再有那么高的用值了。其原因在于边际效用递减定律。
我们经常三分热度,例如健身,刚开始健身的热情(用值)很高,立刻办了年卡,去了一周就坚持不下去了。这事也不能怪你,边际效用递减这是定律。商家可是直接按一年卖给你了,所以不要太高估自己的需求了。特别是对于一次性付款的多个或一段时间的物品和服务,买东西前要想一想我有多么需要这件东西,我的需求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