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一段学习厥阴司天对应五运六气对物候和人参疾病的影响。
解读:
1. 厥阴司天之年是值年的地支逢巳或亥。少阴司天之年就是丁巳、丁亥、癸巳、癸亥、己巳、己亥、乙巳、乙亥、辛巳、辛亥十年。
我们很容易发现,这十年的值年天干为阴,故皆为岁运不足之年。厥阴司天的岁运特点和前面太阴司天、阳明司天之年儿乎一样,可以参考前面相关章节。
下面仅分析各组运气不同之处。
①丁巳、丁亥两年岁运的五行属性为木,与它们的司天之气厥阴风木相同,故为天符年。此二年虽为木运不及之年,但得司天风木之气相助,故可构成木运平气。
它们的五运主客运运转同步,起点皆是少角,终点皆是少羽。
②癸巳、癸亥两年岁运的五行属性是火,为不及,与它们的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故为同岁会。
它们的五运主客运运转不同步,主运起点是太角,而客运起点是少徵。
③己巳、己亥两年的岁运是土运不及,按照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土不及则木乘克之,故这两年的运气特点与木气平气之年相似。
五运的主客运运转也是不同步的,主运起于少角,客运始于少宫。
④乙巳、乙亥二年的岁运是金运不及,同样,根据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金运不及则火乘之,木侮之。又因这两年的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为木,金气式微,木气强大反不畏金,故这两年的岁运表现与木运平气之年类似。
它们的五运主客运运转也是不同步的,主运起于太角,客运始于少商。
⑤厥阴风木之气司天的最后一组是水运不足之年,也就是辛巳、辛亥。这两年无甚特殊,可以参考前面的译文或与之岁运相同之年的解析,例如辛卯、辛酉、辛丑、辛未。
此二年的五运主客运运转不同,主运起于少角,客运起于少羽。
[爱心]厥阴司天,六气主客气分析
1. 如前文所言,如果当年的岁运是太过,那么此年的气化会早于天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候已到而天时未至。
既阴司天之年的十年皆为岁运不及,故气化作用晚于天时。虽然岁运可以简单地分为太过和不及,一般来说太过之年的气候先于天时,不及之年的气候迟于天时,
■但是,六十甲子年中,有些年份比较特殊,它们的气候和天时同步,我们称之为“正岁”,即气候和天时同步的平气之年。
平气是怎样的呢?那就是五行之气没有太过或不及的剧烈变化。
《五常政大论》说:“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迴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日审平,水曰静顺。”
2. 如何构成平气之年呢?主要有两种办法:
其一,岁运太过而被制;
其二,岁运不足而得助。
细化分类列举:
①值年的岁运是太过而遇克制,例如戊辰年。戊辰年的岁运是火运太过,但逢司天之气太阳寒水司天,水克火,故可以压制火气而形成平气。
②值年的岁运是不及而逢他助。相助之力或是司天之气,或是地支,或是在泉之气,属于这样的年份比较多。
■岁运不及,其五行属性与司天之气相同,例如:乙卯、丁亥、丁巳。
乙卯年的岁运是金运不足,但逢司天之气为阳明燥金,故可补其岁运不足而成平气。
■岁运不及,其五行属性与在泉之气相同,例如辛未、癸西、癸已、辛丑、癸亥、癸卯之年。
辛未年的岁运是水运不及,但逢在泉之气的太阳寒水相助,故可成为平气之年。
■岁运不及之年,但逢岁运的地支五行属性与之相应,故也可以构成平气,例如丁卯、辛亥二年。
丁卯之年的岁运是木运不及,但逢地支卯的五行属性也是木,故可补其不足。
3. 除了得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和地支的力量相助或司天之气克制而产生平气之外,还有一种可以构成平气的情况。
■任应秋先生认为平气不能预期,要以当年的辰(年支)、日、时依法推算,才能决定。每年的初运总是在年前的大寒节交接。
其一,假使是丁亥年,交运的第一天与甲子的“壬”相合,即是年干和日干相合,这叫作“干德符”。符者,合也,亦称为平气。
其二,交运的时刻甲子是“壬”,年干与时干合,还是“干德符”,还是叫平气。
其三,在阴运不及之年,所逢的月干皆符合相济,没有胜制它的,仍然称为平气。
4. 厥阴风木司天,主扰动;少阳相火在泉,主温热。为什么说“地气正”?这是因为少阳相火之性为温暖,可以克制寒冬之气,故有此说。
风气行令于上半年,炎热之气大行于下半年。在二者交接的时间段,风气、湿气、热气三者聚集,故云雨聚集,湿气大行。
厥阴风木和少阳相火共同产生德化作用,在天上对应五行属木的岁星和五行属火的荧惑星。
司天之气的布政特点是扰动,在泉之气的施令特点是迅速。少阴司天之年生长收成较好的谷物是青色和红色的,还有得间气而成的间谷。此年的气候不适合毛虫和羽虫的生长发育。风木之气主温燥,相火之气主火热,二气为偏胜之气,制约温热胜气的复气为凉气,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风气胜则被复气金之凉气制约,复气之凉气又被火热之气制约,三者轮番发作。因在泉之气少阳相火主温热,故冬季比较温暖,本来应该潜藏的动物反而出现了,河水不容易结冰。
上半年为风气所主,故人们多感风邪而病;下半年为火热之气所司,故人们多感热邪而病;在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交接期间,偏胜之风气和胜风之凉气皆可成为致病之邪。
5. 初之气
厥阴风木司天的初之气客气是阳明燥金,是上一年的在泉之气迁转而来的,主寒凉、肃杀。
初之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胜主气,又加上前一年的终之气余寒之气,故寒凉肃杀之金气大行。本应该开始温暖的春天反而再度寒气肆虐。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容易感受寒邪而发病。金克木,寒凉之气阻碍肝木之气的升发,故人容易感寒。寒凉之邪的性质为阴,易损耗人体阳气。肺的五行属金,居人体之右,外界寒气可以入侵肺而致病,故有“民病寒于右之下”之论。
不过,从司天、在泉、左右间气位置来说,初之气的客气阳明燥金居司天的右间气(二之气客气太阳寒水)的下面,这可能是“右之下”的本义。阳明主凉寒,故言“民病寒于右之下”。
6. 二之气
厥阴风木司天的二之气的客气是太阳寒水,其性仍为阴,主气是少阴君火,但被太阳寒水克制,故寒气依然势大而行令。
寒气大行于春,阳气升发不利,肃杀之气施令布化放可能出现雪花飘落、河水结冰、霜冻降临的情形,草木不能正常生长,反而半截冻伤而干枯,寒雨多次降下。
到了二之气结束,三之气客气厥阴风木之热气值令,这种寒气流行的情形会有很大的改观,阳气得以布化。阳气布化,火热之气流行,容易导致人们热郁在内。
7. 三之气
厥阴风木司天的三之气(司天之气布政时间段)的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厥阴风木。主气之性为阳,主热;客气之性为阳,主温,主动;客气木气生主气火气,风火相煽,故大风时有,暑热流行。
在这样的风气偏胜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容易患流泪、耳鸣、肢体抽搐、眩晕等疾病。
8. 四之气
厥阴风木司天的四之气的主气是太阴湿土,主湿;客气是少阴君火,主热湿气和热气在司天之气的左间位置(四之气)相互作用。人们如果感受了湿热之邪,则容易患黄疸、皮肤肿胀等疾病。
9. 五之气
厥阴风木司天的五之气的主气是阳明燥金, 主凉;客气是太阴湿土,主湿。
燥金凉气和湿气交替作用,随着冬季来临,寒气加重,故阴云布满天空,凉寒之气流行,风和雨偏多。
10. 终之气
厥阴风木司天的终之气的客气是少阳相火,为阳,主温热:主气是太阳寒水为阴,主寒。
少阳相火之火热气可以化解寒气,故此段时间气候不寒反温。暖冬会让本应该伏藏的动物反而继续活动,流水该结冰反而仍然流动,促进大地之升发,草木发芽生长。
人们在暖冬会感觉较舒适,但是容易患温病、疫疠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传染类疾病。
11.总结
厥阴风木司天之年调和人体之气的方法与前文一致,需要“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
具有这样的运气特点的年份,需要多以辛味治疗上半年风邪导致的疾病,多用咸味治疗下半年火热之邪导致的疾病。
■虽然少阳相火为在泉之气,主火热,但是不可一味地用苦寒的药物泻火而导致阴精受损。
另外,少阳相火可能带来疫病,这不属于简单的火热之症,不可妄断。我们要三思而后行,准确地判断疾病之后,才能施治。
最后,本文依然强调“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这一原则在厥阴风木司天之年亦不例外,不仅需要遵守,还要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