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3章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则明矣,明则诚矣。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 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 如神。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 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 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第二十六章(上)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 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 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 可壹言而尽也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 明也,悠也,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