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发着烧的半夜,小多起来夸斑马
前几天趁着天气大好又还没年关人不太多
天天带着多多出去玩,今天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了,可怜的娃睡前一度烧到39度
赶紧喂了一点退热药奶也没喝就呼呼大睡
十点多体温降到36.6,老母亲终于放心一点睡了。
半夜一点多听到宝宝哼唧,起来一测体温反弹到37.7了,开始睡意全无地各种担心焦虑自责,两点半测了一下38.1,开始纠结一会过38.5要不要叫起来喂药,三点她突然起来一反常态很乖巧地说:麻麻,泡nei nei~我才想起来睡前那顿奶因为她的高烧没喝,赶紧抱着问她:好的,你要坐在这里等妈妈泡还是和妈妈一起去泡?她说:和妈妈一起泡nei nei。
于是我抱着她去桌子前泡奶粉,怕她喝了奶灯太亮之后又睡不着只敢开了小夜灯,借着微弱的光,她还是像往常一般用她的小奶音甜甜的说: 奶hui~一勺两勺三勺。我心想还能唠嗑状态不算太差,只见她又抬头看着桌旁自己的小衣柜上的图案,很天真地说:是斑马呀~好口爱..好可爱的斑马呀!
听清楚她的话后,我心里的焦虑顿时消散,在这寒冷的冬夜,借着微弱的光,我满心焦灼的思考事先喂药还是先泡奶,她却夸赞起柜子上的斑马图案,用的还是我好几周前为了转移她注意力随便指着柜子敷衍她的那几句话,没想到她居然记住了,而且在好久之后的深夜复述出来。
在深深惊叹于孩子的可塑性的同时,我也更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当然更多的,还是被这份深夜的天真无邪打动到了,38.5只是个符号,可是当它变成体温枪上跳动的数字的时候,威力常常大得让家长揪心。但是抛却数字的枷锁之后,才明白或许在观察孩子的状态同理孩子的感受之后,这份焦虑才能逐渐解除。
2.8她说,小爱同学~听不到
小多最近会学着我们喊小爱同学和天猫精灵了
晚上睡觉前我跟她说,让小爱同学来唱歌给我们听吧
她赶紧说,要唱送别
然后我叫小爱同学,唱送别
小爱同学发出微弱的声音不懂在说什么
不等我继续发出指令
小多说,小爱同学,听不到
我瞬间被她的表达萌翻了
被我们这种机械式的”小爱同学大声一点"和“小爱同学小声一点"指令淹没之余
突然悟了希望对方提高音量的最本质表达原来应该是我听不到
语词大爆发时期的小多最可爱了
2.9 跨年的烟花
临近十二点,除夕的烟花开始炸了。
不断被烟花声响吓醒的小多,只要听到我说一句"妈妈在"就能继续入睡。不知道是第几次被吓醒,我在她耳边说"妈妈在",她带着哭腔重复了一句"妈妈在",然后继续沉睡去。
十二点的烟花大潮如期而至,看她因为声响一抖一抖的小身体,我开始一顿一顿地拍打和抚摸她的背部,这种抚摸能让她即使在睡梦里也能感受到我一直在身边陪她,也正是这种抚摸,让她在零点的钟声和漫天的烟火里安然入睡。
虽然没办法像往年一样出去看零点的烟花,但陪在她身边听着不断的烟花,看着她安睡的小脸,幸福和满足感有增无减。
2.19 小 爱 同 学 不 唱 送 别!
小多最近晚上的哄睡曲目是《送别》,谁曾想小爱同学最近升级完以后相当过分了,连送别都成了试听版,每次唱到"天之涯,地之角"就没了,然后语音提示让你开qq绿钻会员继续听整首,每次到这时候多多就只能自己先接一句"知交半零落",然后开始喊要听送别,要送别,小爱同学唱送别。
实在不想为了一个送别开会员的我,就只能打开网易云音乐里的宝宝巴士儿歌,继续给他播放整首的送别。
今天晚上又这么一通操作之后,小多边听着我手机里的送别一边昏昏欲睡。半梦半醒之间还在愤愤不平地碎碎念,一字一顿地说"小!爱!同!学!不!唱!送!别!了!宝!宝!巴!士!要!唱!送!别!",嘴里一直重复"小爱同学不唱送别了!"直到睡着,虽然只是陈述事实,但我还是被她萌翻了。人类幼崽真是可爱得不行不行的。
3.8小白兔,请什么客呀
睡觉前躺在床上听小爱同学唱歌,小多突然叫起来“小爱童鞋”~~~
小爱没反应。
音量更大了一点“小爱童鞋!”
依旧没反应。
"小爱童鞋!!!!!!小白兔请客!!!!小爱童靴没听到!!!”
哈哈哈哈,是很会自我安慰的小宝宝了,被她一声比一声高的音量萌到了,我忍不住替她点播了《小白兔请客》这首歌。
终于如愿的小多躺在床上边听歌边自问自答“小白兔请什么客呀~请爸爸的客”
哈哈哈哈虽然理解不了她这个回答的逻辑,我还是大笑了起来。
3.9 小多看到扶梯时候的自动反应
因为每次在商场看到扶梯就忍不住要冲上去,一直被我们教育,现在小多看到扶梯就会自己说“多多也不能自己坐电梯,只有~!~~”,等着我们接话,如果我们不接话,她就会继续说“只有妈妈可以抱着,只有奶奶可以”,是很聪明的小多了,不能自己上扶梯的记忆这就刻入脑海了,只有妈妈和奶奶抱着的时候她才才可以上扶梯,哈哈哈哈。
3.10 太久没看到爸爸了,所以会碎碎念想爸爸了
早上爷爷奶奶出去看牙,我和小多自己在家里玩。看她兴致不是很高,我就陪她玩了她最爱的举高高,举了几下我就举不动了,把她放到地上,然后就听到小多不高兴地嘟囔着“妈妈抱不动,爸爸抱得动,爸爸也没空”,一周没见爸爸然后周末爸爸还没回来,小家伙想爸爸了,但是又知道爸爸没空,于是只能自己蹲在爬爬垫里碎碎念。真是可怜又可爱。
3.11 我爱你
周末陪多多在爬爬垫里玩,然后给她读绘本,她把书放在我手上,然后说“坐妈妈腿上”,然后屁颠颠挪着她的小屁屁坐在了我的腿上,我抱着她把头放在她的肩膀上,正要开始读书,只见她转过头来,对着我的脸蛋亲了一口,然后甜蜜蜜地说了一句“我爱你”,我的心又融化了一波,简直比谈恋爱还甜。
3.11 再见米奇,再见小老鼠,下次再来看你!
今晚给小多的小床换了床单,把kitty换成了mickey,给她开心的,一直在小床蹦蹦跳跳的。哐当一声,把小床的螺丝都蹦掉了一个,听到声音后终于老实了一会,我问她“还敢去小床吗”,她很识相地回答“不敢”。
结果五分钟后……
又在小床扑腾扑腾,我跟她说“走走走,不要跳啦,妈妈带你出去刷牙”,她一听到要刷牙,立刻来劲儿了,马上准备动身来找我,结果再要跨到大床时,她又停住了,只见她半蹲着对着满床单的米奇说“再见,米奇,再见,小老鼠,下次再来看你”,哈哈哈哈哈哈又是被这个小机灵鬼萌翻了的一天。
3.11 多多要不要也出去嗨皮一下
多多在垫垫玩的时候突然听到“咚”的一声,发现爷爷出去了,于是又开始碎碎念——
“爷爷去哪里呀?”
“爷爷出去嗨皮啦!”
“多多要不要也出去嗨皮一下呢?”
看到她自言自语的样子我忍不住又开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12 你要考清华还是北大
晚上陪小多躺在床上喝奶,我调侃她“你要考清华还是北大呀?”
以为她听不懂,没想到她含着奶嘴含糊不清地回复到“北大”,哈哈哈哈哈哈,有够可爱的。
3.12 妈妈怎么就听不懂呢,就说是“漏沟”了呀!
中午抱着多多在那哄睡,这个小宝宝最近话非常多,临睡了嘴巴还在吧唧吧唧。
于是我跟她说“嘘!不要说话了,快睡觉,你看小恐龙和小兔子都在垫垫里面睡着了。”
没想到,“垫垫”这个词又激发了她的倾诉欲,开始复盘垫垫里面有什么东西了,“垫垫里面有漏沟”,我说“啥?”
小多重复“漏沟。”
我说“什么?什么漏沟”
小多“垫垫里面有漏沟”
我“你在说啥呢宝贝,妈妈听不懂,我们去问问奶奶听得懂不”
小多“告诉奶奶垫垫里面有漏沟”
奶奶“什么漏沟?”
有点不耐烦的小多开始上语气助词了“漏沟呀,漏沟呀”
我好像有点听懂了,奶奶也是。
奶奶“是漏沟还是乐高啊小多”
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是是是,你的垫垫里面有乐高有乐高”
小多以一种终于被听懂的高兴语气重复了一遍“有漏沟”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16再见爸爸,下次再来看爸爸
爸爸终于回来了,但是一直在床上睡懒觉。小多早早地起床闹腾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受不了了,说“快过来,妈妈带你出去”,只见小多赶紧一骨碌爬起来,然后对着躺在床上的呼呼大睡的爸爸招手说“再见,爸爸。再见,下次再来看爸爸”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有点可爱
3.16 一模一样
小多最近喜欢听《Row your boat》,睡前我抱着她唱了一遍,结果她越听越嗨,喊着要回房间听小爱同学唱。
回房间里,她叫“小爱同学”
小爱同学:我在
题目念不出来的小多赶紧说:妈妈点!
我帮她点播了这首歌之后,她就开心地听了起来,然后突然说“妈妈也唱”
我和小爱同学一起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听到小多笑着说:一模一样。
哈哈哈哈哈哈小家伙会夸人了,笑死我了,我这乱七八糟的声调和口音居然还当得起和小爱同学唱得一模一样这样的赞扬。
3.18 “只有妈妈可以……”
小多最近一到商场,就要跑去扶梯玩,我和奶奶一直劝阻,在我们的重复唠叨中,她终于时刻牢记着我们的话。现在每次看到扶梯的时候,她就会说“小宝宝不可以自己坐电梯,只有妈妈抱着可以,只有奶奶抱着可以……”
晚上小多早早的睡了,我在一旁刷剧,突然听到她360度大转身之后喊了一句“只有妈妈可以!”
我忍不住笑了,这小家伙估计在梦里又去逛商场了。
4.5 “蔬菜也爱你”
小多睡前照例躺在床上自言自语。
“爱不爱妈妈?”“爱!”“妈妈也爱你”
“爱不爱爸爸?”“爱” “爸爸也爱你”
“爱不爱奶奶?”“爱”“奶奶也爱你”
“爱不爱爷爷?”“爱”“爷爷也爱你”
“爱不爱蔬菜?”“爱”“蔬菜也爱你”
我听了忍不住笑问“小多,蔬菜也爱你吗哈哈哈哈哈”
看到我在笑感觉自己闹了笑话的小多笑嘻嘻地重复了一遍“蔬菜也爱你”
哈哈哈哈好吧好吧,全世界都爱你这只小傻多。
4.6 多多把妈妈发箍掰断了
多多最近忠爱玩我的发箍,每次自己笨拙地带在头上,就会自夸“漂亮,好漂亮”
晚上躺在床上捣鼓来捣鼓去,突然“咔”的一声,我转头过去看她一手抓着一半的发箍,石化地躺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看到这个场景的我忍住了笑意,尽量温和地问她“怎么啦?”
听到我在问话的小多赶紧咕噜从床上坐起来,把两只手举给我看,我立刻明白以她目前的词汇量找不到可以形容这个情况的表达,所以她只好沉默着跟我对视,眼神透露着小心翼翼和不安,估计是担心我会生气。
我问了一句“多多把妈妈的发箍掰断了吗?”
她立刻get到我的表达,然后重复了一遍“妈妈的发箍掰断了”,鸡贼的小多把主语省略掉了。
我问她“妈妈的发箍被谁掰断了呀?”
她抬起头很愧疚很小声地说了一句“被多多。”
忍住想立刻安抚她的冲动,我跟她说“下次你知道这个发箍不能用力掰,不然会怎么样呀”
她低着头不敢看我小声回答“不然 就会断掉。”
我说“是的,妈妈明天去上班赚钱,然后再买一个给多多好不好啊”
得到解决方法的小多立刻提高了音量重复“妈妈去赚钱钱,再买一个,想要哪一款妈妈给你买”,我以为解决了她的内疚情绪了,正要躺下,没想到她看着手上的发箍又开始循环“妈妈的发箍坏掉了”,仔细看了下她确实很不知所措和内疚,我决定不用等明天,立刻爬起来翻箱倒柜找找库存,终于翻出一个闲置了很久的发箍,我擦了擦拿给她说“当当当当,这里还有一个,这次要记住不可以掰断哦”
看到新的发箍的小多开心得赶紧把发箍带在自己的脑袋上说“不可以掰断,不然会坏掉”,小多的生活经验又积攒了一项关于发箍的注意事项。
5.9 秩序与破坏
“我们若观察一个孩子的生活,有时真会使我们替他抱不平。他很像是个入国未问禁的蠢汉。他的个体刚长到可以活动时,他的周围已经布满了干涉他活动的天罗地网。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前段时间读到《生育制度》中这段话时大受触动,还警醒了自己要把握对孩子世界介入的分寸,但今晚发生的事情才让我真正意识到,其实很多时候,对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幼童而言,父母的管教和安排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十足侵略性和野蛮性的过程。
昨天晚上睡前泡奶的时候,犯困发蒙的我不小心把小多两个奶瓶的吸嘴和吸管装错了,导致她喝第一个奶瓶的时候才喝了两口,吸管就脱落到瓶子里,她说“喝不到,妈妈换一个”,于是我去换了另一个奶瓶,因为装错吸管所以第二个奶瓶她同样喝的不顺畅,最后我以为是用久了吸管松脱直接把两套吸嘴和吸管都扔掉了。
于是今天喝奶只能暂时先用小多平时喝水的杯子,早上她就喝的很慢很慢,到了晚上,她照例拿起装着水的水杯喝水,我抢过来跟她说“不要喝了,很晚了,等会睡前喝不下牛奶,口渴的话我现在就去帮你泡奶吧”,然后在她“不要~不要”的嘟囔声中把水杯里的水倒掉了,当我把水杯装好牛奶给她的时候,她非常抗拒,一口也不喝,我只好先放在床头陪她玩了半小时。
半小时后,我问“可以喝奶了吧”,她把水杯拿起来把玩了两下,很坚决地说“不要喝”,于是乎,耐心耗尽的我开始了第一轮“批评”,各种威逼利诱劝导教育之下,她还是挺着她倔强的小脸说“不要”。好吧没办法,我只好求助奶奶,奶奶进来也是一番劝导,她直接躲到最远的床角,拒绝沟通。奶奶也说“可能不太饿,再等等”。
又过去十分钟,睡觉时间都快到了,小多开始揉眼睛了,我赶紧拿起杯子要给她喝奶,她非常委屈又抗拒地带着哭腔说“我不要!”,强压怒火的我想了一想,问她“你的肚子不饿吗?”她低着头没有回答,我又问她“还是你不想用这个杯杯喝奶?”听到这句话她马上抬头看着我的眼睛,非常真诚地回答“是的”,我突然意识到我好像在无意之中把她一直以来的习惯破坏了,但不想承认自己这个错误的我还是贼心不死地问了一句“为什么?”,她想了一下回答“因为……妈妈买的杯子比较好看”,喝水的杯子是阿姨送的,喝奶的杯子才是我买的,我一瞬间被她的回答逗乐了,但同时又觉得愧疚,换位了一下,刚刚僵持的半个多小时里,这个一岁半的宝宝因为不懂得表达“喝水的杯子只能用来喝水,喝奶的杯子只能用来喝奶”的习惯,面对着我们强势的干预、介入、控制和改变时,她该有多憋屈,想到这里我问她“你可以跟妈妈一起去消毒柜找个奶瓶泡奶吗?”她听完扑通一声溜下床屁颠颠打着赤脚跑到消毒柜旁边等我开门,我打开门拿出之前的奶瓶奶嘴(她刚告别了奶嘴喝奶阶段进入到吸管喝奶阶段)问“先用这个泡奶可以吗,吸管要明天快递员叔叔才能送到”,她听完后思考了一下点头说“可以”,崩塌的秩序恢复了,她一口气喝完奶终于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A杯子用来喝水、B杯子用来喝奶明明是我们自己在喂养过程中帮助她建立起来的秩序,而当她好不容易在日复一日中认识到并遵循了这种秩序的时候,我却在未经她同意的情况下丢弃了她喝奶的杯子,又强迫她用喝水的杯子去喝奶,这样的秩序破坏不可不说是野蛮,细细想来这种带着我个人意识和喜好的安排其实发生在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她无法表达,所以才会无所适从,而她的无所适从又成为了我们眼中的“无理取闹”,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所谓的父母权威是多么暴力和野蛮。同样在《生育制度》中,费孝通先生还提到“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次数。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更为难过”,这一瞬间,我忽然共情了孩子的这种难过,但是站在教养的角度,干预和控制无可避免,只是希望自己能在未来想要发火的时候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交流,也许理解了孩子的立场,他们的“无理取闹”便有理可循,我们的怒不可遏也会瞬间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