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又来了两位新的外教!
我又接了一茬新班!
只有高一新生才上口语课。
星期四早上第一节便是我们四班的口语课。
预备铃一响,她已经站到了讲台上,我推开门,用眼神请示,看能不能允许我进她的课堂。
她看到我了,探寻着我的意图。
ok!炯炯有神的眼,温和美丽的微笑示意我。
我迅即进门,提上讲台上的凳子:
thank you!
我转身下到巷道后排,同学们一阵唏嘘。哇――呀――我的老班唉!
坐定,只见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立着一个折叠的小卡片,一面写着自己的中文名字,朝向自己;一面是英文名字,朝向外面。
开课了。
我们都坐直了,盯着讲台上。
她围着一条暗红色的围巾,宽松地绕脖子一圈,围巾的两头分开着,斜搭在身子前后。带着从心而出的微笑,显得和蔼可亲。圆润悦耳的声音,很妥帖地钻入人的耳朵;洁白的牙微微闪烁着,热切真诚的眼扑朔着,扫视着全班同学。
她先引出“规则”一词,板书,然后问哪儿需要规则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应和着,高举的手等待着老师的示意。老师看着孩子们热切的期待,伸手示意:you please!他们一个个用英文回答着:学校,医院,交通,公司……她边听着边板书着,并给每一位回答的同学投以真诚赞美的目光,还不忘加一句thank you!美滋滋地坐下。
还有要补充的吗?family!我举手补充道。
哇――(全班掌声!)
good!她眼里放着光!我迎着老师的目光,一阵温暖。我超越了那个胆小的自我,热切的鼓励,送来坚强的力!
她也把我说的family赫然地写进了她的板书里了。
接着,她问课堂要不要规则呢?
要!同学们的听力真好!
她要大家讨论课堂应该有哪些规则――classrules?小组很快进入了话题,都尽量用英语交流着。我就近加入了陈钰辕一组。我们先说着不能干什么:不能迟到、不能讥笑别人、不能顶撞老师、不能写其它作业、不能睡觉等等。怎么都是“不能”的呢,那么能干什么,可以用we can!我建议道。我们眼里都冒着光:对!可以积极发言,可以大声回答问题,可以提出问题,可以热情鼓掌……
我抬头环顾四周,看到各个小组兴奋的脸,沉思的脸,也有羞涩的脸。她不时地参与着不同小组的讨论,比划着,微笑着,点着头。
各小组已经有了充分的交流。
她步上讲台,同学们渴望分享的手已经高举着。一条,两条,三条……很快,她听着分辨着整合着,板书出了十一二条。
接着进行了这一环节的小结。希望大家遵从刚才讨论出的课堂规则。
之后,她先写了一个单词:consequences。
问大家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哦,好像都不知道!期待着解释。
“后果”!她不动声色地用汉语写下了词义。
大家会心地笑了,她也笑了,教室里笑开了花。
紧接着响起了掌声。thank you!她带着无比的喜悦,侧过身,半鞠着躬致谢着。
后面是再讨论。讨论前,她申明她不喜欢让你站到教室后面的“后果”类型,可以讨论有什么积极性的“后果”。于是大家有了接下来的几条“后果”。
看着这四条“后果”,大家七嘴八舌着,有些兴奋。
还有六分钟了。她从书包里取出了一踏彩色纸条,剪成了三角形,叫科代表帮忙分发,每人一张。在黑板上写了expectations
期望!有的首先冒出了汉语意思。good!她希望在纸条上写下对课堂和自己的期望。大家拿到了不同颜色的三角纸条――绿的、黄的、红的……兴奋着:写什么呢?又凑到一起讨论着,书写着……
快下课了,科代表帮助老师收起了小纸条。我们小组也写下了一些期望:想听老师唱歌,想和老师做游戏,想听老师讲述自己的故事……
对啦,她马伊迪(Ma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