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峨眉女,珠佩何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寒山,唐代长安人,出身官宦世家,屡试不第,出家为僧,三十岁后隐居浙东天台山,享年百余岁。因常住天台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县)寒岩得名,是唐初的隐逸山林的一位著名诗僧。他的诗常用通俗话语和富含哲理的语言写山水景物、世态人情。据《太平广记》记载“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现存诗三百余首。
本诗语言浅显通俗,用的却是初唐时期流行的五言律诗格调,平仄谐律,对仗工整。内容是对尘俗世态的冷嘲讽刺,隐喻佛家哀乐相生的禅理。诗人通过城中美女的形象,寄托方外人对尘世浮华冷眼旁观的讽劝深意。
开始两句描述这位城中美女的花容月貌和华贵妆容。“峨眉”向来是描述美女的专有名词;“珠佩”是概写人物全身珠光宝气的神态;“珊珊”形容佩戴珠玉所发出的响声。把这位美丽盛装的姑娘刻画得有声有色,光彩照人。
三四两句写的是她家在早晚不同的富贵闲雅生活,白天她在家里对花弄调、逗趣鹦鹉;夜晚静坐月下,俯弹琵琶,自得其乐。
五六两句更是表现她那出色的社交能力和繁多的社交活动,每逢出现在宴会场面,无论长歌、短舞,总能赢得人们久久的陶醉。她如此年轻貌美、身段婀娜、多才多艺、魅惑迷人,世间的目光和幸福仿佛都集中在她身上,还有谁比她更值得羡慕呢?
在诗人这位超凡脱俗的诗僧眼中,这一切不过浮云流水,不可久住,无需留恋,他懂得世间万物生灭流转、盛衰兴替的自然法则。于是,他悯然发出警示“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借用夏天盛开的芙蓉作比,冷峻的向人们宣告:别留恋夏日芙蓉的绚烂夺目,秋风一起,很快便会凋零殆尽,玉殒香消。语气颇带嘲讽、冷酷之感。或许,诗人对那些利欲熏心、损公肥私、沉迷享乐的官宦富家早已失望透顶,借助诗文向他们发出一声猛喝。
诗文借城中峨眉女象征烈火烹油式的人生世相,以“芙蓉不耐寒”的“花无百日红”比喻“人无千日好”,既阐扬佛家哲理,也讽时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