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遇到不了解心灵/心理咨询的人,在得知我是从事这个职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哇塞,你们做心灵咨询的,是不是整天都要听病人诉苦,作为别人的垃圾桶,整天听别人宣泄负能量,会不会自己出什么问题呀?”
听到这个话,忍不住就想笑,幸亏我每次都没有笑出声来。
为什么好笑呢,因为这里其实存在着太多太多对心灵/心理咨询的误解了,容我一一道来。
怎么说呢,心灵/心理咨询的流派据不完全统计有一百五十多种,每个流派的缘起不同,技术不同,所以我并不知道我所说的是不是所有,我以下所谈的是我自己对于目前我从事的技术的理解。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病人这一说
首先:根本不存在病人,我们眼里也没有病人这一回事。有谁的人生会没有烦恼呢?首先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已经是圣人,比如像耶稣、佛陀那样的伟大的人物。所以我们今生会活在地球上,都是有一些人生功课要学习的,也有一些烦恼要面对的。虽然不同的人,看起来烦恼不同。
有些人可能事业有成,金钱富足,但是情感关系是个大功课;有些人可能工作财富夫妻关系都很好,但是身体有疾病;有些人可能健康、财富、情感关系都不错,课题在工作事业上……
不要羡慕别人怎么事业财富那么好,其实你没有看到他有他的功课,只是你不知道你没看见。
就像身体的疾病,我们普通人也会感冒发烧吧,内心的状况也是一样的呀,只是看起来身体的疾病会有轻重之分,其实根本没有区别。
所以我们眼里压根就没有病人这一说。要说是病人,只要身在娑婆世界的人,每个人都有病,否则就不会来这里了。
心灵咨询没有好坏对错,不带评判,因而不产生负能量
心理学(广义的,更多的指心灵学)本身是独立于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之外的,即我们从来不谈好坏对错,也没有是非黑白。我们咨询的条款上会有一条,就是写着保密原则,只有一条情况属于例外,即来访者存在威胁到他人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我们有权不履行这个保密原则。
意思是,只要他不杀人放火,其他的都没有什么,没有什么是非对错,我们的眼里也没有任何的社会价值观的评判在里面。
比如,如果有一位女性遭遇了婚外情,按照社会道德的评判一定会说,哎呀,这个女人不要脸,做小三,给老公戴绿帽子之类的。但是若她来做咨询,我们对她则没有任何的评判,而是协助到她去看到她会这么做背后的心灵成因是什么?然后协助她去化解这个因。这样子,她就会变得对自己的生命和老旧的习性模式更有觉知,更不会一直掉入同一个坑里。(人生的三个坑洞,见《心灵疗愈,到底是个啥玩意?》)
而且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教会人内观,也就是透过你当前的这一个问题,来咨询,致使你能够触类旁通,能够真正了知心灵的运作法则,发展出对生命更宏观的认知,对人性有更高层面的观照。
为什么心理咨询不会接收负能量?
正是因为我们不带价值观的评判好坏对错,所以就不存在负能量这一说。你评判的,才会持续,才会持久,就像越抗拒才越持续。
为什么来访者的倾诉不是负能量?
倾诉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不带有觉知的说,像祥林嫂似的,这时候就会陷入漩涡之中,持续沉浸在困扰之中;第二种虽然在说,却是带有觉知的,通过说,使烦恼得以理清,放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遇到了一个烦恼,你去跟一个好朋友倾诉,你去跟A说,说完之后,你发现这个烦恼好像更严重了,它变得更实在了;你去跟B说,跟B说完后,你觉得原来自己的那个烦恼根本没什么,虽然问题看上去没有行动上的解决,但是烦恼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了,问题不再那么困扰你了。
心灵咨询的工作实际上做的是第二种,会协助倾诉的人带有觉知地说,这时就不会陷入漩涡中。之所以能够达到第二种的效果,是因为咨询师经过专业的训练,有专业的技术技巧,能够协助来访者有机会以第三眼的视角去看待生命中发生的事件。
为什么在生活中遇到烦恼,往往跟朋友倾诉会变成上述第一种状况呢?好像烦恼变得更严重,变得更实在了。在于普通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在没有疏导情绪的状况下,就直接给予意见、建议,或者是讲一堆的大道理。令人无法接受。
这些意见、建议是从外部而来的,而不是当事人由心而发的,所以大多没有什么“感觉”,无法产生共鸣,更无法去落到实处。
举个例子,要是今天参加一个聚会,一个好朋友迟到了,见到她的时候,她就沮丧地说:“出门的时候,跟男朋友吵架了,想让男友拐个路捎她到聚会地点,但是男友不肯……”
也许有听了这个的同伴就马上回应说:“天啊,他怎么能这样,太不体贴人了,这样的男友不要也罢了!休了他!”
或者跟她讲道理:“你怎么这么不近人情,他不带你说明他真的有急事啊,你就自己打车来不就好了吗?”
或者帮她分析:“哦,怎么会这样呢?以前遇到类似的状况他会这样吗?是不是你最近做了些什么事,惹他生气了,让他不那么宠爱你了?”
第一种回应方式,其实你根本不知道他们俩到底是什么情况,就轻易地批判了他男友,你相不相信如果他俩和好了,就会来骂你当初想要拆散他们?
第二种,她自己不知道吗?她也知道呀,可是听了你这么说,她除了更难过,还是更难过……
第三种,你帮她分析,也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的,她听了这些只会绕在问题里,出不来了……
当然这个女孩子遇到的状况还不至于寻找心理咨询,要是她来咨询的话,咨询师会说,“哦,明白,那你内心是什么感受呢?”“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哦,对的,你感到很难过,是吗?”……在这样的被同理、陪伴,又不认同她的故事的情境下,可能来访者最后会自己说,“哦,其实我当时是有些着急了,我没有考虑清楚他的情况,要是平时,他都会带我的,今天可能他的工作真的是有急事,我可以体谅他一下。以后遇到类似的状况,我会换一种方式跟他表达……”
我们是相信每个人内在都具有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的,结是当事人自己打的,也只有当事人自己能够解开。我们所做的,就是陪伴、倾听和专业的引导,看似简单,却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