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先生”就是鼎鼎大名的海瑞,是个脾气古怪的海南琼州人。
海瑞任教谕时,他的直接领导,延平府视学去视察工作,在学官署见学官。海瑞带领两名副手进入大厅,一见到视学,两名副手一左一右急趋上前,叩头拜见,海瑞夹在两人之间,站而不跪,只拱了拱手,视学冷笑对别人说“你们瞧这三人。倒是个山字笔架!”原来帝国在开国之初规定学官在学校见上官拜而不跪,以体现师道尊严,百年之后,风气日下,大家都早已是跪迎上官,所以海瑞这一站,惊世骇俗,“海笔架”从此名声远扬。
海瑞他一生经历了N多次的起起伏伏,包括他已经七十多岁,已经是孔子口中的“七十而不逾矩”的年龄,他还是保持“海笔架”一如既往地强硬如钢,甚至老而弥坚,老而弥辣。按理说,他无数次被弹劾,无数次调离岗位,应该会学的“聪明一点”,学得会变通一点,做到正直而济以中和,刚方而文以礼乐。他没有,他一直活在自己给自己制定的框架里,其实也不是他的制定,是儒家教育给他的,只不过恰巧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强迫——强制型人格障碍患者,心目中有个井井有条的体系,一切都得按着顺序来,他也说自己做事“不求合俗,事必认真,九分之真,一分放过,不畏之真”,现实世界却不是他所想,他历经的几位皇帝也不允许他如此做,海瑞内心的痛苦没人能理解。
海瑞读书是为了 入世济民。他要做滔滔官场中的中流砥柱,要为百姓主持公道,天下百姓也都盼望“海青天” 能做自己家乡的父母官,可是官场对于海瑞实在不易。没有人喜欢这个总是较真,不懂通融,而且贫困极致的官员,甚至他的仆人们都因海瑞的苛刻纷纷辞职而去,海瑞被任职地方的官员或弹劾或被大家联合建议“升迁”,总之离开这个地方就好,像个皮球一样跳来跳去,可是整个政府又不能离开这个清官的最高榜样,这关乎到国家的面子,即使他自己多次递上辞呈,想离开污浊的官场,皇帝一次次拒绝了他,皇帝欣赏海瑞的品格和勇气,喜欢他的清廉,但是皇帝认为海瑞不适宜当局任事,适宜“用之以镇雅俗,励颓风”。海瑞成了官场的遮羞布,变成厕所里的一盆塑料花,以至于海瑞去世时连一句遗言也没有留,他对这个世界已经无话可说。
海瑞深受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再加上自己是个言必行的一丝不苟性格,他对“忠孝”这两件事做得极其认真。首先是“孝”,海瑞的父亲是个浪子,又早逝,海瑞是由他的寡妇母亲管教的,他的母亲严守妇道,刻苦度日,辛苦劳作,监督海瑞学习,而且严肃无趣,加上多年守寡心态有些失常,视儿子如生命,甚至海瑞三四十岁还和母亲同住一间房,海瑞对母亲十分孝顺,还有海瑞九次娶妻,也是为了孝顺,因为他想生一个儿子,为此休了好几任妻子,妾也是换了一个又一个。可惜,他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海瑞的“忠”也让人觉得有些“矫情”,海瑞上书,直言嘉靖帝无道被嘉靖帝关到监狱,海瑞在监狱等死,一天,牢头给他送来一顿丰盛的酒席,他以为要行刑了,便开始开怀大嚼,神态自若,牢头问他:“知道为什么送先生酒席吗?”海瑞说:“想让我当饱死鬼”牢头说:“不对,皇帝今天驾崩了,您今天要出狱了,而且早晚得大用。”海瑞闻,“即大恸,尽呕出所饮食,损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这就是海瑞作为一个士人对君主的忠义情感,不管皇帝如何对他,他都会无条件尽忠,没有丝毫怨言。
海瑞没有错,他只是错生了年代。我想,如果海瑞在当今,定会是一位能发挥自己大作用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