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用掉前,一定要问自己的7个问题
问题一:购物车法则:这次购买可以再等等吗?
延迟欲望的满足,给自己建立一个缓冲带。
1.在你所选购的所有物品中,买下那件你最需要或最喜欢的,其他的就让它们都放在购物车里。
2.一周后,再回到购物车,重新看看那些一周前让你激动不已的商品,看看里面有多少是让你“激情依旧”的。
3.把已经没有激情和欲望的商品,从购物车中移除
4.把你还想买,但不会马上用到,而是“未来可能会用”的,继续保留在购物车里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界,有一句名言,叫作:胜利永远属于“等等党”。
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财务自由的最大敌人,就是情绪;贫穷的最好朋友,就是冲动。
问题二:面对现实:我用这个钱,到底买来了什么?
你付出的钱,到底换来了什么价值?
一个商品的价值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情绪价值、功能价值、长期价值
1.情绪价值:带来幸福、美好的感觉
2.功能价值:这个商品能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
3.长期价值:能够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你的思想、行为,甚至习惯,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
在用钱这件事上,可以执行更高的标准,即投资的标准:
注重投资回报率,利益最大化:“一次付出,多项回报”。
购买标准:
一个商品只能满足情绪价值的,不买
功能性商品能实现功能的,比着买
能实现长期价值的,考虑买
能同时实现后两个价值的,或全部三个价值的,一定买
我需要被满足的这些价值,有没有一个更便宜的商品可以实现呢?
问题三:提高敏感度:我要赚多少钱,才能买得起这个东西?
对数字的敏感度,就是对钱的敏感度。
对钱的敏感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你对钱的把握程度。
如果你对数字不敏感,你很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损失掉你的钱,因为你不敏感,不会计算,就不会有明确的衡量。
防止乱花钱的秘诀:
计算一下,买这个东西,需要多少钱?
为了买得起这个东西,我需要赚多少钱?
你想买的东西的标价除以(1-你的个人税率)=该物品的实际价格
问题四:机会成本:我要牺牲什么来换?
自己会因为这笔花费,损失什么。
或者说,因为花了这笔钱,我失去了未来的什么机会?
当你用“未来可能的损失”进行考量时,你就会有所选择、有所克制。
多存一次钱,你就会离财富自由更近;多花一次钱,你就会离财富自由更远。
当钱用在了A处,就不能再用在B处,这是钱的机会成本。
你做的每个选择,其实都有成本,你做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牺牲。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
你愿意牺牲现在换未来,还是牺牲未来换现在?
从长线投资的角度来讲,你今天用钱的同时,牺牲掉的,不仅仅是存钱的机会,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让钱再未来增值的机会。
这些钱是在今天对我比较有价值,还是在未来对我更有价值呢?
问题五:时间成本:我该花时间,还是该花钱买时间?
金钱无限,时间有限,时间比钱更值钱,我们需要珍惜每分每秒,所以在使用金钱时,“时间”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成本的。
每个人的每小时,都是可以明码标价的。
当你知道自己一小时的价值(成本)以后,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来衡量该用时间还是用钱;或者衡量自己愿不愿意工作相应的时间,来换取那个物品。
时间成本,其实是一项很特别的“机会成本”。
它考虑的重点在于,这个东西,值不值得我花这些时间去交换?
你每一次消费,无论是用钱还是用时间,本质上都是一种交换。
当你学会了计算时间成本,就能更理智地使用手中的钱。
在我们较年轻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多花时间来赚钱,多存钱,到我们老了,或时间越来越少的时候,又用这些钱给我们买回来更多的时间,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
问题六:后续支出:这一次付款后,后面还有其他的支出吗?
第一次购买和后续费用加起来,才是这个东西真正的总费用。
在计算完总费用之后,你就需要考虑:
第一,是否负担得起;
第二,长线来看,这笔钱如果省下来,还能做什么更好得选择?
注意你手机里每月自动续费得,现在你就可以把续费手动关掉了。
如果你在试用某款App,请记得,在你发现不适用得时候,首要的事是把自动续费关闭,然后才是删除App。
后续支出不仅要从“钱”得层面去考虑,还要从后续要为这个购买付出多少时间来考虑。
一方面,这种情况会发生在“假冒伪劣产品”上。你因为贪便宜买了三无产品,特别是质量差得电子产品,后续要花费大量得时间去维修、去维权、去争取售后服务。
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是——时间和金钱的双重浪费。
另一方面,这种情况会出现在“个人的放纵”上。
暴饮暴食等
还有一种情况,这种情况会出现在“自我投资”上。
买课时,除了考虑这个课你付不付得起,还得考虑后续你是否能投入足够得时间和精力来帮自己更进一步。
问题七:懒得代价:你因为“图方便”,多花了多少钱?
每次到超市购物,买购物袋需要2~5毛钱,你要不图这个方便,其实只需要每次出门顺手拿个环保袋。
一项服务你使用起来越便捷,路径越短,它就会相应地越贵。
一起预定,一般机票会贵5%~10%,酒店会贵2%~4%。
购物时得货比三家——特别是网络购物
要认清,你用得钱,到底用在了什么上面,其中有多少又是“便利成本”。每次用钱之前,都可以检视一下自己的钱,有没有多花在了一些“图方面”的想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