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4%法则,钱就会越用越多
每一次用钱,都是为你想要的生活投票。因为,每一次用钱,决定了你原来的钱变得更多,还是更少。这也同时决定了,你留下的钱变得更多,还是更少。
1)我们要用钱,而不是花钱
命名为“困难”的人,很可能会望而生畏;命名为“麻烦”的人,很可能会手足无措;而命名为“挑战”的人,很可能会勇往直前。可见,所有改变的开始,都源于发掘命名的可能性。
所以,对于金钱的支配,比起“花钱”,更喜欢命名为“用钱”。
“花钱”还是“用钱”?
一是因为说到“花钱”的时候,你问花钱的人,为什么要花钱?他们会告诉你,我喜欢就花啊!
但问题是,在相对的一面,并不是“只要你喜欢,就能赚到”,这让你成了“穷光蛋”。所以,“花”还有一个说法,叫作“浪费”。
二是因为“用”意味着主动地思考和使用钱,而“花”代表你只是习惯性地花钱,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钱就不见了。 “用”是主动选择,“花”是被动重复。
三是因为“用”同时也意味着,你开始计算和衡量钱该如何“使用”,而你也会发现金钱的“使用方式”不只有“购买”一种。
“花钱”是买东西,“用钱”是换价值。
2)一条用钱的秘诀
“若犹豫,就不买。”
不管你是因为什么犹豫,犹豫就是最大的原因。也许你觉得没有答案,但犹豫本身就是最终的答案,它意味着“不”。
“模糊的犹豫”:不明原因,却迟疑了
“清晰的犹豫”:
清楚地知道是因为什么而感到进退两难,甚至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内心的矛盾所在。
如果你犹豫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或下一个决定,考虑以下两点:
1.最好的结果,值不值得你去争取?
2.最坏的情况,你能不能承受?
当你思考这两个问题时,“清晰的犹豫”就会变成“清晰的结论。”
如果还是不能得出“清晰的结论”,答案还是:不
因为留下更多的钱,在99%的情况下都不会有错,而且风险最小。
应该做到,“犹豫”时,就“绝不”。
3)让钱一辈子够用的神奇的“4%法则”
我们存多少钱,决定了我们有多少钱可以用。过去“用”为主,“存”为次; 如今“存”为主,“用”为次。改变的不仅仅是顺序和优先级,还有财富积累的效率。
我们更该关注的是“我们应该只用多少钱”,这是为“存款”而服务的问法,也是更为克制的思考。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钱一辈子都用不完呢?
有的,那就是“4%法则”。简单来说,“4%法则”就是每一年,你只用目前总收入(目前总存款)的4%,你的钱就能一辈子用不完。
为什么每年花4%,一辈子就会花不完?
因为在这个算法里面,默认了你有一笔本金,且每一年,你的年回报能够达到7%~8%。
如果用掉其中的4%,也就是只拿出了“每年投资收益”中的50%~60%作为日常支出使用,所以每一年总能剩下本金和一部分的投资回报,等到下一年,这些剩下的“本金和投资回报”又会成为新本金,如果继续保持7%~8%的回报率,以此类推,你的钱就一辈子都够用。
投资理财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平衡通胀,防止金钱贬值带来的风险
所以,当我们知道每年要用多少钱,也知道了回报率,就相当于知道了,我们到底要存到多少钱,才能提前退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了。公式就是:
你的提前退休金=你的年支出(用多少钱)÷4%
即:
你的提前退休金=你的年支出×25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未雨绸缪,为经济低迷或投资行情不好的时期准备一笔应急金。就按5年来准备吧,具体的算法很简单:
你要准备的应急金=你的年支出×5
你实际要存到的退休金额=你的提前退休金+你要准备的应急金
大多数人之所以缺钱,无非是两大原因:
要么就是缺乏目标,他花的所有钱都没有指向,没有办法做加法,辛苦赚来的钱就浪费掉了;
要么就是目标不合理,如手头只有50万元,全用来交房子的首付了,后面的生活和还贷款变得相当吃力,并会在一种还钱的负循环当中,难以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