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三聯的一篇採訪,講的是四川方言。我看見裡邊講到四川話的,更具體地說是成都話的變化。原來的方言詞彙越來越少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話的所謂標準詞。我一向不讚同“聲同音”這種東西。比如洪雅話講的“今個”“明個”,實際上就是所謂的“今天”“明天”。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仍舊習慣於這種詞彙,我也是。但是中年人開始,尤其是縣城裡的,很多開始用“今天”“明天”,所以小孩子也跟著學,也因此現在的小孩兒很少聽懂一些方言詞的含義。
這樣的現象我覺得是很可悲的。地方特色讓人直觀感受到的就是方言了。不管到哪個地方,總是從對話開始的。儘管四川話在全國範圍來看似乎還可以,但是真要深究下去,現在是不純正的,受到很多外來污染。我之所以用污染這個詞,是認為普通話破壞了方言的原有環境。比如四川話說水坑叫“凼凼”,現在很多人願意換一種說法叫水坑來替代原有的。四川話的特點則因此被消磨。四川話常用疊詞,唸起來有點可愛,重複起來也有點韻律在裡面。但是現在摻雜其他的所謂標準詞彙之後,是離本質特點越來越遠。
正如我之前所說,壯族人不會說壯話,乃至聽不懂,這也成了一個民族的悲哀。我們可以學所謂的“正音”,但並不意味著必須改變原有方言,我認為二者可以共存。小學、初中的時候,講洪雅話的老師幾乎是絕大多數,上課就是洪雅話,很少有說普通話。到了高中,反倒沒有幾個說洪雅話了。所以我很慶幸,我的人生開頭有著這麼多老師的耳濡目染,讓我喜歡、習慣我的洪雅話。
有人說洪雅話是最土的,在四川話當中。就是那種四川其他地方的人都能聽懂各個地方的方言,唯獨洪雅話是四川其他地方的人都聽不懂的。最相近的是樂山話和眉山話,但是二者都有一部分聽不懂洪雅話。但是我仍要感謝我的洪雅話,讓我如此的與眾不同。
本文原刊於微信公眾號“平嘉堂”,轉載需獲取同意,否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