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你还好,没什么不好,你给我听好,想哭就要笑。”陈奕迅的那首歌,《你给我听好》。
其实现实里那些笑着对你说‘我还好’的人,很难辨别他们所说的话的真实性,怎么说呢,就好像我身边的人,上一秒还能脸上堆满笑容告诉你我真的OK,下一秒转身就泪流满面,像极了小说里的那样却又那么真实,人啊,大概在面对周围环境时习惯了坚强吧。不想把自己虚弱的一面显露出来,怕什么呢,怕嘲笑,讽刺,不屑。反反复复,世人皆是。
曾经有人对我讲:多少难熬的我都熬过去了,如今的我不闻不问不痛不痒又凭什么不快乐。我觉得他说的特别好。人们别再因为一句鸡汤就潸然泪下,也别花费大精力去感慨世间事,不要憋着自己情绪,为什么不能放纵自己?
时常有一种恍若隔世的虚无与巨大的落差感在某个傍晚醒来的时候,就像被全世界抛弃,但实际又不是这样。翻翻通讯录打开社交软件,然后对自己说一句“哦,那些人是还在的。”
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焦虑: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而失去的焦虑。
一直明白人是群居的物种,像那些所谓“隐世高人”也并非生来就脱离了社会。或许人们无法得知他们经历过什么,但最后为人所知的是他们由于某些原因,而选择给自己一个客观上的避免过多接触他人的小世界。我想,是不是他们也因为无法四顾周全而选择逃离?
我见过因为忙于处理人际关系而没办法专心做自己的事的人,也见过做什么都战战兢兢害怕别人不满意的人;遇过何时都与人笑脸相迎的人,也遇过明明自己能力有限却还要硬逞强完成自己或他人请求自己帮忙完成的任务的人;交过前面与你掏心掏肺表忠心的朋友,也交过害怕自己另一个“好”朋友不高兴自己交新友而赶忙表忠心的朋友...然而突然有一天就发现,他们总是在叹息,在抱怨,“我总是害怕自己做不好啊,不想让人讨厌我而已”。
可是啊,四顾周全,就做不好自我了。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子女、他人的亲属、朋友或敌人...这些角色在不算漫长的一生中要面对多少压力呢?经济压力、社交压力、情感压力、学习压力...实际上这些问题大多数人都会有,那些有钱人或许在经济压力这方面不用担心什么,但似乎也没那么轻松,看看新闻,各种啼笑皆非的丑闻就是赤裸裸的表现。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压力可能就成了沉重的负担,当然在疲于应付以后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也不失一种生活方式,起码心理上让自己好过些。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学习自然是惯常摆在第一位的。不知何时这个社会在拼爹的同时也在拼下一代。“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多好”永远是热点话题,在父母眼里自己似乎永远成不了他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于是为了让父母骄傲而发狠学习,可能这就是一种变相的“为父母而学”的行为,也是“四顾”父母?
实际上很多人在费了精力、金钱去做一件事后便觉得自己尽全力了,暗示自己“嗯,就这样吧,我已经很努力了。”但又时常担心所做的事情的结果不如人意。人们总是有一种借口去为自己不够好而掩饰,过后再“坦然”的接受一切,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做的更好时有的人反思有的人不屑有的人嫉妒。
有时候过于故作坚强善良或者一心想周全四方便如同沙僧一般,真伪。一个人的身体里能容纳多少对别人的善心与恶意是阐述不清的,就像一句毒鸡汤那样“刺不到你身上永远不能感同身受”。或许焦虑是一起的,结果如何只能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