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给李世民生了3个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
李泰比承乾小1岁,李治比承乾小10岁。贞观始年,承乾8岁,被立为太子,李世民给他安排了3位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老师教他治国之道。此间外界对太子评价,聪慧,少年有成。
贞观10年长孙皇后去世,太子18岁,李泰17岁,李治8岁。太子和李泰失去了束缚,李治早年丧母。
李泰刚出生被李渊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继李玄霸之后,从名分上来看,他被过继给了自己的小叔,所以李世民觉得没有好好疼自己这个儿子。
贞观十年的时候,成年皇子都去了自己的封地,离开了皇宫。李世民因为太疼李泰了,没舍得让他走,还允许爱好文学的李泰建立了他自己的文学社。
李泰花了4年时间和一众文人主编了高达1800万字的地理学著作《括地志》作为生日礼物献给了李世民。1800万字什么概念,我们平时读的大部头小说1本大概60万字的样子,算下来有接近30本,而且古时候还是那种手写的线装书。搁谁都感动的哭。
而这时的承乾呢,因为过早接受成人化教育但是资质一般,承乾懂得怎么做可以使大人高兴却并不理解为什么要那么做。3岁的时候可以表现6岁的智商,9岁的时候可以表现12岁的智商,所以周围人觉得是天才,18岁的时候却还是表现为18岁的智商。
李世民为太子先后安排了10几位老师,包括但不限房玄龄、魏征等多位当朝重臣。而太子表现得越来越叛逆,他依然上课、听书,但是回到自己寝宫就开始找刺激,建立了个突厥文化团,没事就和手下人一起穿突厥人的衣服骑着战马模仿他们的生活(成人版过家家),弑杀还培养特殊癖好和一个长得漂亮的少年举止亲密。
李世民很想太子回到最初的样子,他又安排了老师来了,老师并非不是好老师,学生也并非不是好学生,只是没有一个老师去试图理解下太子需要什么。(做人真寂寞)
后来,太子和他年龄相仿的小叔李元昌一起谋反了。
李世民和李泰说,承乾很让我失望,我想立你为太子。李泰此时真的开心啊,争了6年的储位终于要临到自己了。他竟然抱住李世民说“爸,这么多年了,我在今天才感觉自己是你亲儿子,你放心吧,我以后要是死了就把自己的儿子杀了,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弟弟。”李世民心里一紧。
承乾被李世民数落的时候,又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参了李泰一本,他忿忿不平的对李世民说:“儿臣本来是太子没什么谋求,因为被魏王泰算计要自保,没想到别有用心的人教我干了坏事。他当了太子正好在他计划内。”李世民心里又一紧。
而且,李泰还没必要的恐吓李治说:“你和反贼元昌关系好,你也拖不了干系。”性格柔弱的李治被吓哭了。(真哭还是装哭咱也不知道)
经过这几件事情,李世民觉得李泰是个隐藏很深的两面派。将来当了皇帝估计会把自己儿子杀决了。(此时参考玄武门之变,儿子不像爹还能像隔壁老王么)虽然事情搁到自己身上都会解释一番,但是李世民作为一个父亲更多的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可以和谐相处,亲眼目睹了杨坚儿子们争储的李渊也觉得自己的儿子们不会像杨广那样心狠手辣,但是结果他自己也被当了太上皇。
此时长孙无忌又力挺李治,说他仁爱忠孝。为什么同样是自己的侄子,长孙无忌没有选李泰而选了性格柔弱的李治呢?
此时李治15岁,正值少年,而李泰是24岁的年轻人了,如果李泰当皇帝,长孙无忌政绩一般。如果李治当皇帝,长孙无忌的功劳就很大了,他的职业生涯也可以更进一步,作为读书人他当然不会做篡朝谋反的事情,但他可以获取更多权利做摄政王。长孙却不知道李治是好拿捏,但后浪武则天却比他更会拿捏。当然,此是后话,说来还不是因为李治早年丧母,缺乏关爱喜欢姐弟恋呢。在长孙无忌的力挺下,李世民选了李治。
其实,李世民心里仍旧觉得把皇帝大业交给李治有些不妥,他同时看好第四子李恪,李恪性恪业务能力强,人又猛,很像当年的李世民。不过,李恪是庶出,而且他生母是前朝公主。但李世民还是问长孙无忌能不能立李恪,这问了不是白问么?人长孙无忌确实是李恪名义上的舅舅,但没一点血缘关系,人怎么会支持呢?
而且后来李世民身上生疮,李治用嘴去吸的,李世民很感动,就认定了李治,但是有人教的还是他真爱父亲去做的呢,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