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思甜


此刻,我看着孩子买着一袋袋的零食堆放在桌子上,讨论着“良子铺”跟“三只松鼠”哪家的口感好。我感慨万千,如今的孩子零食千千万万,堆积成山,的确是跟得上时代的孩子,幸福啊!

我们这些七十年代的孩子来说,“有没饭吃?”是我们最希望得到,有饭吃就是幸福,压根儿没有“零食”这词。那年代,我们想买点东西塞塞牙缝,口袋里没有一分钱,怎买?家里头的锅有没米饭吃也说不定哦!那个年头,几家有米饭吃呢?

说说我的左邻右舍吧!邻居除了几家“居民”在“果子厂”做事,哪家有米票、面票呢?

我看着邻居每个月到“果子厂”领来一代代面团,羡慕的目光似乎还带着流口水的馋相了,我们农家人没有面团吃。

我们生活在那七十年代末,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还很稀罕,吃一顿饭更不是容易的事。

我记得邻居来亲戚了,她来我家借两筒米(用竹做成的量米用的筒 ,一般一筒是半斤左右),然后煮饭给亲戚吃,家里的孩子给叫到外边去,不让进家里头,不然,孩子会抢饭吃。所以,只能等亲戚吃剩多少 。

当亲戚走了,孩子回家问娘,“锅里有饭吗?”

“锅啊!有!”

那个粮食紧缺的年代,亲戚不也是饿着肚子,掰开脸皮蹭顿饭吗?

邻居的那位哥哥就傻头傻脑。

亲戚还没走,他就大声叫唤:

“锅干干净净的,就几粒米饭,不够一嘴啊,吃啥呢?”

亲戚假装没听见,说说客气的话走了。

邻居客气着逗留:

“有空再来,有空多来做客!”

傻哥哥听了不顺:

“家里孩子都没饭吃,还叫人家多来做客,米借的,几 时能还上啊?前些天姑姑来做客,借的米还没还上人家呢?”

傻哥哥就率直,实话实说。

邻居拿起扫帚冲出家门,“我打死你这个不会干活,嘴巴只会吃饭,只会叫嚷嚷的傻瓜!”

傻哥哥灰溜溜跑了,“我没饭吃, 说句实话 ,就得挨打?”

“孩子多,没饭吃,做娘的难受啊!”娘叹了口气。

“我气啊,家里没有米,气孩子没饭吃!谁家的母亲让孩子挨饿啊!家里孩子多,还有老人,靠一个男人挣工钱,哪有饭吃啊?”

时代缺米,什么都缺,农家人除了苦力能赚得了什么?

苦巴巴等来了改革开放,各家各户分到田地了, 拿到了生产队分发的甘蔗,一把把,“甜!”

邻居的哥哥姐姐们都出去城市、邻近的市镇打工赚钱。

“开放了,可以走出农村去赚钱了!”

农家人终于吃上了饭,过上了有鱼有肉的幸福生活。

儿时一个个生活困难的画面浮现眼前,似乎知足于如今的饱食三餐,有鱼有肉,海鲜多多,美味佳肴,大众吃得起,“但爱鲈鱼美”已经不算什么,哪家哪户都可以随便买。

忆苦思甜,知足常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