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为求助者提供社会心理服务,首先要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说到评估,那就要先说说看人。
看人,其实就是看人的心,但“人心隔肚皮”,正常状态下,我们的肉眼是不会直接看到人心的,只能通过这个人外在的表现,判断其目前的心理状态。
我们把心理状态分为三个层级:死与活、活者的正常与异常、正常者的健康与不健康。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这扇窗户,我们就能判断出一个人心理的死与活。
举个例子说,你旁边坐着一个人,你看他一眼,他马上回应,对你一笑,说明他的心是活的;你看他一眼,他在认真听课,活着看手机,没有给你积极的回应和互动,那他此刻的心理状态对于你来说就是死的。
以上区分了我们同一个人互动时的死、活,如果是死的,那我们就不要去跟他沟通;如果是活的呢,我们还要判断是正常还是不正常的。
判断对方心理状态的正常与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判别办法或标准。但临床心理医生必须从实用出发,拿出一套标准--尽管不能尽善尽美,但必须得有这么一套可操作的标准。
李心天教授提出了标准化的区分方法,认为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通过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和社会适应标准这四类。
通俗点说,医学标准就是看一个人生理上尤其是脑子是否有病;统计学标准是看跟多数人是否一样;内省标准是此人是否感到难受;适应标准是能否和社会一致。
郭念峰教授提出了:区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
无论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服务师、或者哪怕是普通大众,我们觉得重点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应该是郭念峰教授提出的区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
三原则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条原则: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统一
比如说,现在你的面前没有一条蛇,这是客观事实,那么,你主观上就不能看到蛇。如果这样,你的主观和客观就是一致的,你就是正常的。相反,如果你能看见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的蛇,说明你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已经不一致了,你出现了幻觉,不正常了。
接着说说第二条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原则
心理过程的知、情、意等部分,都是认为划分的,人的心理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了人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比如,一个人他的家里被盗了,这是他的认知;知道家里被盗了,他的情绪反应就应该是愤怒的;他的意志行为呢?当然是保护好现场,赶紧报警。如果他是这样想的、这样感受的、也是这样做的。就说明他的知、情、意三者协调,是一致的,那么他的心理就是正常的。相反,尽管他的认知是“家里被盗了”,情绪上欢天喜地,意志行为表现为请亲戚朋友来庆祝,说明他的知情意不再一致,他不正常了。
第三条原则:人格稳定性原则
心理学把人格视为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也是各种心理特征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这个人具有区别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比如,一个人,对你非常吝啬,不光是对你吝啬,这是他的人格特征。不光是对你吝啬,对父母、老婆和孩子也同样小气,这说明他的人格是稳定的,他是正常的。可如果有一天,他突然变了:把家里的存款都取出来了,无论见谁都发给人家钱!那他的人格稳定性失去了,他不正常了。
区分了正常与异常,心理异常的需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救治,我们社会心理服务对象应该是心理正常的人群。
心理正常的状态,又要分清楚心理健康还是不健康。
判断心理健康与否,郭念峰教授提出了“十指标”包括:心理活动的强度、心理活动的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和环境适应能力。
这么说有点复杂,可能大家脑袋不容易转过筋,接地气的判断方法就是:一半一半,凡事不走极端。
我们还可以根据一个人在不同的处境下的表现来判断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防御方式比如幽默和退行来判断男性和女性的心理健康。
判断一个男人是否健康,就看他是否幽默;判断一个女人是否健康,就看她是否会撒娇。幽默是智慧的剩余,人只有在良好的心境下才能幽默出来;撒娇是一种健康的退行,撒娇的女人能大能小,用成人的方法实现不了的可以通过孩子的方式去实现。
人生之路不都是平坦的阳光大道,更多的是风雨泥泞,面对各种出境我们要怎么去应对呢?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是:在顺境之下能够享受,在逆境之下能够承受,在绝境之下能够接受。这么说有些空洞,没有可操作性。
具体可以操作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的来访者意识到自己此时此刻处在哪种境当中,并且多处原则。意识到自己处境,属于诊断;做出什么样的原则,属于咨询。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让来访者自己对自己的境遇作出判断。
比如,一位妈妈前来咨询,理由是孩子整天在家玩游戏,不上学了。当我按照上边的方法提问时,她思考了好一会才告诉我,以前以为是绝境--天塌了,现在想想不过是逆境而已。
谈到男人的幽默,大师周谷城说“当智慧超过需要时,幽默风趣便出现了”
弗洛伊德说,幽默是以被社会认可的方式宣泄内心的压抑。
老爸是我崇拜的那种理科男,60年保送海工的高材生。一日,听他放了个屁,我提意见了:老爸,你怎么又放屁了?老爸说,哪里是放屁,那是从肚子里冲出一股气流……
以上说了男人的幽默,接下来说说女人的撒娇。
撒娇是一种“退行”,其实就是“倒退”或者“退变”。通俗点讲就是能上能下,女人长大成人,要把成熟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在以充满雄性荷尔蒙的异性面前,适当的撒娇示弱,可以激起他们跃跃欲试的自豪感,以自己能帮到弱女子为荣,事情得以顺利解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办法屡试不爽,在做的女性朋友恰当的时候可以试一下。
前面说的心理状态总结起来可以分为四种: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和心理死亡。
这四种心理状态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给心理健康者讲道理;对心理不健康者“反着说”;对心理不正常者顺着说;对心理死亡者,我们只能闭嘴不说。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听得懂道理
比如新婚不久的女性,发现丈夫出轨,非常理智的决定离婚,维权意识非常强,思考问题积极、正向、阳光,而且不缺乏行动力,。按照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她是正常而健康的。这样的咨询就是发现咨询,就直接和她探讨离婚的利与弊,然后建议她去咨询律师。
心理不健康的人只能用心理的策略来应对
比如,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与其训斥他不努力,不如虔诚地拜他为师,更能激发他的主动性。
对于心理不正常的人,应该顺着说
怎么说呢?有人智商不够,说三八二十二,你一个正常的脑袋,非要和他争论三八应该二十四,那就说不清谁的智商不够了。
面对死人就不要再说了。爱莫大于心死,如果一个人的心死了,就不会对这世界作出任何反应,我们跟他说什么也就没有用处了。这个时候,只能闭嘴什么也不说。
总结起来,四种心理状态怎么用老百姓的方式应对呢?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咱们学习社会心理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不是在学人话和鬼话,而是学会识别对于人和鬼的判断。
至于“正着说”“反着说”“顺着说”和“不说”,到底怎么个说法,那就不是用文字能够“说”得清楚了,需要大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理论联系实际,大胆的探索去寻找自己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