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有一天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站稳,这是我们约好的,你可别输了”。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是在听电台节目好句分享环节时,被这个名字吸引了,记下了就去网上搜罗书里的好句,这也是看的卢思浩的第一本书,后来对他的喜欢就一发不可收拾。高三的时候,在偷闲的课间,在睡不着的夜晚,总是喜欢看上一两篇。换过无数次的个性签名都来自这本书,“天生笨拙,就用坚定去补;希望你过得好,像照片一样好;爱是用心,不是敷衍……”
卢思浩一个人在墨尔本待了很多年,独自生活和学习,锻炼了他处理孤独与不安的能力。书里写的是关于在充满迷茫与无措的情况下,他以及他的朋友们怎样熬过来的。我在想,当我们看书能与作者产生共振的时候,这时,书里的故事不是别人的,而是你自己的。
我们都有焦虑到无从下手的时候,斗志被打垮,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
我们奋力往外奔想要去欣赏无限风光,却疲惫不堪,找不到归属在哪里。
我们发现自己能改变的东西变得屈指可数,被困在一个地方,逃脱不了。
我们能怎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做?不是摊摊手,耸耸肩说句:“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你就可以回避的。很多人都说多看看书能让你找到解决办法,在看完《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以后,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卢思浩让我看见,我们避免不了迷茫,逃脱不了生活,我们嫌弃这操蛋的生活。可你还是得继续走下去,那为什么不活得漂亮一点?在艰难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必定是痛苦的,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你要咬紧牙关,奋力向前。
我很喜欢书里在每一篇文章结尾处提供适合阅读本篇文章的音乐以及阅读天气指引,能够符合你当时的内心活动。素黑为他这本书写道:“卢思浩用歌替生活下佐料,用细密为感觉打点滴,用行走为青春撰写孤独史,治愈跨年代的集体迷茫流行病,教你决心不把自己的世界让出去。”我一向认为卢大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种力量,在看书的时候,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和你一样在迷茫中前进,在寻找方向。陪伴的力量不可代替,希望你也可以找到。
2,“你希望掌控自己的体验,可唯一熟悉的感觉只有疼痛,疼痛是现实的晴雨表,我们无法永远相信快乐。”
《你要像喜欢甜一样喜欢苦》是在同学那搜罗过来看的,因为这本书斯蒂芬妮·丹勒一举成名,该书被列入很多权威媒体年度图书榜单。我更好奇的是一位餐厅服务生在工作当中收获出来的东西,而后事实证明它刷新了我的认知。
泰丝大学一毕业跑去纽约,这个让很多人都为之向往的城市,车水马龙,昼夜不停。她带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在一家高级餐厅当起了侍者,然而她所需要做的并不是像我们所想的洗碗扫地这么简单的事情。你得了解各种红酒的产区,种类,价格,以此应对客户的询问。如何叠类似餐巾之类的东西,正折,反折,正折,叠起来……你得去了解这个模糊却冗长的系统是怎样运行的,主厨,酒保,咖啡师,经理等等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
泰丝追求纽约的繁华,她也的确体会到这个快节奏的城市给她带来的感官冲击。在餐馆繁忙的工作下,西蒙娜应对顾客处理得当,游刃有余,面对人情世故的纠缠,云淡风轻。在餐厅工作的其他人貌似都熟悉该如何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而泰丝刚刚才接触到社会的另一面,很多时候是易碎的敏感的。在自己做不好工作的时候忍不住号啕大哭;渴望被他人理解却又害怕被看穿;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好奇却又恐惧,比如她对杰克的喜欢,满怀热情,但又不确定。
可这不正是年轻的写照吗?期望与现实的重重落差,我们怒不可遏,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我们曾幻想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盖世英雄,在与生活大战三百回合之后,你发现自己能不能做一介勇夫都是个未知数。在快要招架不住的情况下,你没有缴械投降就很棒了。
书中有些话给我的感触很深,“没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就无法保护自己,你明白吗?想要生存下去,关键在于暂停播放你头脑中想象出来的音乐,不要孤立你的感观——要和环境互动。”正值年少,乐观主义没有错,不妥协也没有错,你可以感官疲劳,将所有拒之门外,可生活不是由你的幻想组成的,你要学会接纳现实,你要像喜欢甜一样喜欢苦,能够做到张弛有度才会让你活得轻松一点。
与书为伍,在面对人生各种纷扰是非的时候,会让你多了一些淡然。长路漫漫,没有什么是能一下子想透彻的,希望在你纠结无果的时候,能从这些书里领悟到一些。